第183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書,究竟所藏何書及藏在何處,均不得而知了。
這時帝女在旁問道:“天下名山有九,熊耳山並非天下名山,藏在此地是什麼原故?”夏禹道:“熊耳山是洛水發源之地。洛水最有神靈,當初帝堯授帝舜及帝舜授寡人以天下皆於此水中得到禎祥。又從前寡人治洪水時,亦曾在此水中得到寶書及九疇等等。水中不可藏書,所以藏在此水發源之山中以作紀念。”帝女聽了,方始明白。熊耳山藏書之後,夏禹又向王屋山而來。
帝女又問道:“我王本來說要到泰山去行封禪之禮,現在何不一直沿大河之南岸而走呢?”夏禹道:“不然。寡人尚有事未了。當初寡人治水到王屋山時,曾承王屋山清虛真人西城王君傳授寶文,是為朕有志學仙之初步。原約功成之日,送還原書,所以現在不能不繞道一往。”過了兩日,到了王屋山,訪問西城王君,又到非想非非想處天去了。那留下守洞之人已得到西城王君的預告,即領了夏禹入洞。帝女本來是天上神仙,亦得隨入,其餘之人皆在洞外守候。夏禹等人洞之後,經過小有清虛之天的正殿清虛宮,曲曲彎彎又到了南浮洞室,天生石匱依然尚在。夏禹遂將寶文放人匱中,與帝女辭了守洞之人,循舊路出洞,再向東北行。
()免費電子書下載
一日,到了一山,水石清秀,彷彿仙家之地。夏禹愛其風景,又擇了一塊地,命左右將山石鑿成一洞,將自己所著的一部真經藏在裡面。左右的人偷看那書,覺得是刻以紫琳,秘以丹瓊,裝璜得非常華麗。這個洞,就叫作林屋洞。
夏禹藏過書之後,才直向泰山而來。那時秩宗伯夷和那些屬下的禮官都已在此等候了。東方諸侯來參加的亦不少。夏禹遂率同登到頂,將預備好的文字掘坎藏埋。又用土石堆積得甚高,這就是封禪之禮之“封”字。下了絕頂,秩宗就請夏禹到云云山去行排禮。因為從前帝各帝嚳、帝舜都是如此,所以早在那邊預備好了。夏禹道:“禪禮照例是應該在泰山下舉行的。
不過寡人此次各處一走,太遷延了。苗山大會之期已近,再在此舉行禪禮,遲留數日,恐怕誤期,寡人想禪是祭天,無處不有天,即無處不可以祭,且到苗山再去舉行吧。”於是下了泰山,匆匆向南而行。
到了大江之口,上了船舶,揚帆直駛,漸漸已到震澤。從前所牽岝崿山儼然在望。當初是驚濤駭浪,而今已水平如鏡,各處沙洲漲積的甚多。回首前塵,匆匆已數十年,不覺感慨系之。一面推篷回望,一面將往事告訴帝女。晚間收帆,泊在包山島下。從前治水時曾經來過,並且叫地將等探尋地脈過的。
岸邊矗立著一個祠廟,廟額“水平王廟”四個大字,原來所祀的就是水平。夏禹看了,嘆道:“能御大災,以死勤事,水平兼而有之,真可以俎豆千秋了。”
這日夜間,眾人悉人睡鄉。夏禹輕輕向帝女道:“此山下有隧道,分通各州,叫作地脈,是一個極好的所在。寡人有《靈寶方》、《長生法》兩種,打算就藏在這個裡面,汝看好嗎?”
帝女道:“甚好。不過妾想幾千年之後,假使有人得到,而不能認識這個文字,恐怕亦是無益的。”夏禹道:“這卻難說,安見得那時沒有大聖人能認識它呢?”說罷,攜了《靈寶方》、《長生法》,拿了赤碧二噉照著,獨自一人向|穴中而去。過了許久,方才出來,這赤碧二噉自從治水之後,幾十年來才第一次用它。那時左右之人個個安睡,除出帝女以外,竟無第三人知道。
後來隔了一千幾百年,到周朝春秋之末,吳國的君主闔閭要造宮殿,伐取山石,無意之中在一塊無縫之大石中,發現一個大洞,其深不可測。吳王就問群臣:“哪個能夠進去探探它的底?”但是沒有一個敢答應。有兩個冒險進去,走了兩日,不能探到洞底,也就回轉了。那時湊巧有一個人,姓山名隱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