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大炮也沒有攜帶的,荊州也好,枝江也好,倉庫中都儲備的有大批的火炮彈藥,才用不著陳鳴帶著大炮趕去呢。隨行的炮兵營,從上到下都是兩手空空。
“十五旅兵練的不錯,可見趙永吉還是用了功的……”
一路上陳鳴發現趙永吉手下的第十五旅表現還不錯,還跟得上部隊的行進。要知道陳鳴所部進到荊州後是要坐船的,所以這段路路行進他是照狠了操練手下部隊,沿途急行軍,一百來裡的路,三天多點就趕到了。
當然,復漢軍後勤部在陳鳴領兵下船的地方準備了大量的車馬,用以裝載隨軍輜重,但士兵們也至少是披掛著鐵甲拿著武器的。趙永吉手下的第十五旅60%的隊伍還是原先的清軍民勇,披掛著十幾二十斤的鐵甲,還要拿著刀槍和隨身的乾糧,一天奔行三四十里路,還能支撐得住,這證明在被收編後的一倆月裡,趙永吉是真心操練手下的兵丁了。
每個月傳到陳鳴手上的第十五旅作訓彙報,倒也不是在做樣子。
荊州城外的宿營地,張崇北、王志遠一屁股坐在軍帳的椅子裡,只覺得自己渾身骨頭都在呻吟,都是痠痛麻木的。“老天爺,總算能歇歇了。”
荊州復漢軍準備好的營地,他們抵達後直接入住,這兩個滾河戰場上逃出生天的生死之交,強撐著面子下令手下各隊解散,進了營官軍房,就再也撐不住了。
“幸虧當初訓練時咱倆沒耍滑頭,不然這次丟人就丟大了。”王志遠往身子往椅子裡一塌,整個人就再也不想動彈了。倆胳膊垂在椅子兩邊,跟斷了骨頭似的。
“誰也想不到咱們當營官的連匹馬都沒給配……”下了船,能騎馬的除了傳令兵,就是團以上軍官,營官也要靠兩條腿走。近衛旅的營官有沒有丟人的張王倆人不知道,但他們第十五旅的營官中有幾個丟人的,他們卻一清二楚。
陳鳴稱讚十五旅的話透過馬文傑傳給了趙永吉,又透過趙永吉傳給了十五旅的下面官兵。
頂頭**oss的稱讚讓十五旅人人都精神一振,三天多時間的行進並沒被近衛旅落下一步,可是領兵的人最清楚,隊伍裡的自家老兵和正牌的復漢軍老兵相比,還是有差距的。
每天黃昏時候宿營,那些剛剛調過來的復漢軍士兵,一天的急行軍之後還能有條不紊的搭建帳篷,挖掘溝壕,壘土牆,埋鍋造飯,外帶設立警戒線,而他們的老部隊,很多兵一屁股綴到了地上,你就是打也拖不起來。
張崇北、王志遠有理由相信,一天三十多里路是近衛旅照顧十五旅才走的路,如果單單是他們一支部隊行進,一天五十里也有可能。畢竟那是近衛旅,是整個復漢軍的精銳。裡面計程車兵聽說都是上過戰場受過傷立過功的,才有資格入選其中。再說了,近衛旅序列中的坦克營,張王倆人也是親眼見過的,每一個都是好大的塊頭。披著鐵甲,拿著重傢伙,肉搏戰力要是碰到,多少人才能懟消了他們啊?
這幾天行進也就是炮營的炮手們輕鬆,他們不披甲,也沒大炮要照顧,一天三四十里路,走的是輕輕鬆鬆。
大軍抵到荊州,全軍休息了一日,陳鳴也用這一天的時間召集趕來的高嶠和鄂西的暗營負責人,詳細詢問復漢軍大軍出動以來,鄂西的變化。
“殿下,虎牙灘遷道和航道都已經修復、疏通。我大軍如進攻宜昌,自暢通無阻。”高嶠首先報告了工作,虎牙山的遷道和虎牙灘的航道,就是他之前幾個月的主要任務,他現在都完成了。“範時綬、朱等輩還依舊留在宜昌,但宜昌城中大批錢糧已經被二人轉入川中,或是運到了秭歸、巴東。宜昌城中現有官兵練勇不足兩千人,士氣低迷,那裡也不是清軍的重點部署之地。倒是其後的南津關,此關係西陵峽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