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船隻就會抵達,人多口雜,訊息顯然瞞不住的麼。那就索性先公開。

只是把遠征軍在科羅拉多河的敗績說成戰略轉移,這就行了。

畢竟從傷亡數字上說,遠征軍在戰爭所付出的代價比之西班牙人西路軍的慘敗,可小的太多了。就算是作戰失利的河口之戰,三千遠征軍折損了大概三分之一,可他們卻換來了四五倍敵人的傷亡,只要把事兒模煳模煳,又有多少人手中能拿到北美的地圖,然後指著河口之戰的位置告訴大家說這一戰的意義是多麼多麼的重要呢?

北美戰局的突然開始,迅速贏得了所有人注視的目光,就連南洋戰爭開始,南洋水師輕易的奪取了巴達維亞城的事情,都沒有‘北美’這兩個字更有吸引力。

發生在身邊的一場戰爭被萬里之外的一場戰爭給奪去了風頭,這從一個側面說明了中國人如今心態的變化。數字不清的中國人早在內心中就將南洋視為自家的地盤了,而且在無數的中國人心目中,朝廷在南洋布置駐紮的水陸軍,蕩平爪窪和蘇門答臘兩島,根本就是不費吹灰之力。

兩場戰爭雖然一遠一近,但是遠的頗有懸疑,近的卻是勝券在握,這吸引力自然是遠的強近的弱了。

……

一艘打著英國人旗幟的船隻靠上了巴生港的碼頭,這是雪蘭莪蘇丹國內最大的一個港口城市,但是在五年前這裡還是一個不起眼的小漁村,就是近來幾年,鵝麥河與巴生河交匯處吉隆坡附近的巴生谷錫礦被大規模發開,中國人來到了這裡,雪蘭莪地區必須擁有一個就近的出海港口,巴生港才應運而生。

綿綿不絕的錫塊被內河船隻順著巴生河運到巴生港,然後在這裡被裝上海船;同時這些海船也帶來了雪蘭莪地區土著所需要的廉價生活用品,以麻布、細布為例,被中國商船運過來的貨物至少比當地土著自己生產的土布價格低廉上一半。而且輕薄透氣,更適合當地的氣候。

再加上別的各類生活器具,衣食住行,奢侈珍玩,應有盡有。很快的,中國與雪蘭莪之間的殖民經濟就建立起來了,在這個期間,大批的華人來到了雪蘭莪,一部分雪蘭莪土著貴族也被拉入了利益鏈。

伴隨著中國正式將馬來亞納入麾下的過程中,華人在馬來亞的經濟優勢也在迅速建立。

就比如這兩年中發展迅速的吉隆坡,裡頭的錫礦廠幾乎全部是華人在經營,頂多其內有土著貴人享受乾股分紅。他們卻是不會具體的來管這個。

中國現在錫的需求量是越來越大了,海軍銅不僅應用到戰艦和運輸船上,在民間的遠洋運輸船隊中也開始被大規模的應用,這樣一來整個東方範圍內的銅價和錫價都在升高。

錫還能用於玻璃生產。這個年代的玻璃製造在歐洲早就流行開了,生產方法也不再是藏著掖著的秘密了。中國現在所生產的就是玻璃板(不是鏡子),就是將熔化的玻璃澆在錫板上,可以來保證玻璃面的平坦和光滑。而至於玻璃產業的下游生產項鏡子,那也更要用到錫了。用錫箔和水銀塗在玻璃背面制鏡的方法到現在為止,還是全世界各國製造玻璃鏡時所採用的的最普遍的法子。

在中國,銅鏡幾乎已經完全被淘汰了。除了偏遠邊地一些地區,還在使用銅鏡,在內陸海疆,玻璃鏡已經如一股不可阻擋的洪水,沖刷去了千家萬戶中銅鏡所存留的痕跡。

就算大名鼎鼎的湖州鏡、薛家鏡,也一樣完蛋。

在中國銅鏡鑄造史上有著很高的地位和聲譽的湖州鏡的代表薛家鏡,現在已經變成了工藝品。

所謂薛家鏡,“如日之精,如月之明,水天一色,犀照群倫。”一直被當做貢品向宮廷進貢。也一樣沒有活路,銅鏡比起玻璃鏡有太多的不足了。

然後就是馬口鐵。這是一項有著重大實際意義的產品,良好的密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