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死,也只能‘一病嗚唿’。
所以德川幕府就算是願意也要長久的時間來佈置。中國人能等那麼長久嗎?
日本明明不是對手啊。
作為德川幕府的老中,田沼意次能清晰地看到那戰後災難式的後果,可是他卻似乎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德川幕府走向災難。這是一種十分痛苦的折磨!他就像一個意識清晰,但卻不能控制自己手腳的人,明明頭頂的油燈就要掉落了,還在自己的腳下堆上一捆又一捆的乾柴稻草!
對比現在的清醒,田沼意次到真的挺願意成為一個單純的武士,那樣,他就是死也乾脆了。不用像現在這般日復一日的經受著莫大的折磨。
第二天,陳鳴下令內閣修正律令、禮儀、雅樂等等。同時下御旨於大都督府,責令二月初五,朝陽門大閱!然後是規定內宮制度,宦官宮女制度,後者一律不得干政,違者殺無赦。最後的規定是皇室年耗用度!
中國的皇帝雖然權利大的驚人,但是在開銷用度方面,內帑,也就是皇帝的私房錢,與國庫是早早就有分開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中國,既然家國都一體化了,那麼皇帝就不應該再有什麼私房錢,不應該私設小金庫。因為整個天下的一切都是他的。可道理雖如此,事實上卻絕不是如此。
因為就是再傻逼的皇帝也知道,自己伸手平白無故的拿人錢是要惹人不高興的。而中國史上也不乏拿著國家的稅款胡亂揮霍,最終導致國庫乾涸的昏君。
君權與臣權的相互牽制下,再有就是儲存社稷江山的理念作用下,最終皇家的內帑小金庫就應運而生。
皇帝有獨立於國家財政之外的小金庫,在秦漢時代,中國的皇帝搞了一套稅收雙軌制,屬於皇家的土地租稅進入皇帝內帑,國有土地和非免稅特權的民眾土地租稅進入國庫。皇室的土地都是膏腴之地,最高的時候佔到天下土地總數的1/3,最低的時候只剩個空頭。因此代皇家的收入也有高有低,一個朝代的各個皇帝收入也各有不同。主要還是取決於皇帝的貪婪和經營水平。比如漢武帝時,有桑弘羊等斂財高手幫他理財,因此收入極高,他就可以揮舞著大棒敲了匈奴敲西域,但也是因為搞得太狠了,比如白鹿幣,最後民力枯竭,最終不得不下了罪己詔。等到漢昭帝的時候很多政策都被否定了。
再有一個例子就是宋朝,從開國皇帝趙匡胤開始,就專門設立了內庫,名字叫做“封樁庫”,即把每年節餘的國家財政藏到這個庫裡面,初衷也是作為財政準備金,用來應付國家突發事件,但後來也變了性質,成為皇帝的小金庫。雖然國家一旦遇到戰爭、災荒之類大事的時候,大臣們總是念唸叨叨想讓皇帝破點財,拿出點小金庫的私房錢度過難關,有時候就連主管財政的三司官員也會厚著臉皮跑去向皇帝借錢,皇帝雖然極不情願,但也只好借錢給政府,而且政府還要還錢。因為兩宋經濟的繁榮,很難知道宋朝皇帝小金庫到底有多少私藏,在宋高宗時期,坊間流傳他的小金庫每年佔去了國家財政收入的一半。
然後就是朱元璋建立的大明朝了。崇禎皇帝在內外交困的生死危局下,每天帶領嬪妃們節衣縮食,甚至向群臣募捐家產救國救亡,苦逼到極致。可他在繼位之初,也是很大方的上百萬兩銀子上百萬兩銀子的對外撥款的。這就是內帑。皇帝可以隨便拿來花,而不需要被人噴的地方。
皇帝內帑資金的來源有兩大塊,其一是皇產,比方說皇莊、礦山,還有罰沒;其二就是國庫按照一定比例來給皇室撥錢。就是說皇室可以合法獲得國家稅收的一部分,不同的稅,皇室能得到的比例也不一樣,奢飾品的比例比較高。以及從一些官營產業裡面抽成(和從稅收裡分成不同),例如礦產和鹽業等,但這些不是所有皇帝都能把持到的,所以不能算在固有收入內。就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