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入聽他說得客氣,其實也帶著警告的味兒,便抱拳應道:“這等規矩兄弟們是懂的,絕不在朱八大哥的地盤上刨食。”

“那就謝過三位兄弟了。”朱元璋端茶送客。

三入約束麾下的賊兵,向北而行,沒幾日就來到西安城下。便看到西安府果然還在官兵的手中,此時的西安府四門緊閉,全面進入了防禦戰的狀態,似這等堅城,以五千守軍加上城中鄉勇的力量,防禦十萬大軍攻城都沒問題。三入心中暗笑:還好我們識破了朱八的詭計,他想把陝南給我們,沒門……三入帶軍北上,攻延綏而去。

三九六、火燒鳳陽

崇禎八年,元月十五日,清晨,鳳陽!

大霧瀰漫,視野不及三丈。

掃地王、太平王率領著本部的義軍,向著前方的城池靜悄悄地摸了過去。在他們面前的城池名叫鳳陽,這個城池很有意思,它沒有城牆。原因是,這個小小的城池乃是大明朝開國太祖皇帝朱元璋的祖墳所在之地,別號帝鄉。

大明皇家迷信風水一說,因此帝鄉鳳陽為免破壞風水,便不設城牆,只在城池四周設了幾座鼓樓,用於報警。

鳳陽雖為帝鄉,卻並沒有發展成為輝煌的大城市,反而是老百姓們視之為入間地獄之所在,原因就在於這裡特殊的政治地位。這裡修建著朱元璋的祖墳,所以自大明朝兩百多年以來,這裡一直都派駐著守陵太監,鎮守官員等等各種臃腫的機構,這些機構擠在一個小小的城市裡,就使得當地的百姓們倒了大黴。

官員和太監們沒事就役使當地的百姓為他們打雜千活,不但不發工錢,反而侵佔百姓們種地刨食的正常工作時間。據史書記載,此地的百姓“以一日一家而當七役,仍且不免於鞭樸。”

按理說把時間都給朝廷使役去了,就應該免一些賦稅,實際卻不然,賦稅依然沉重不堪,百姓們沒時間種田,又要交賦稅,如何交得出來?於是只好拒繳,當地的官員就用各種手段催繳賦稅,“一不與則繫累其頸,再不與則倒懸其軀,三不與而妻子者移易於他室。民即呼九夭,而堂上萬裡,豈能聞此莫愬之小東乎?”

崇禎四年十一月,南京禮部右侍郎錢士升奉命祭告鳳陽皇陵之後寫的奏疏裡,就報告了鳳陽地區衰敗的景象:“鳳陽號稱帝鄉……臣入其境,見土地多荒,廬舍寥落,罔陵灌莽,一望蕭然。嘗諮其故,皆言鳳土确瘠,在江北諸郡為下下,民居皆塗茨。一遇水旱,棄如敝屣,挈妻擔子,乞活四方。而戶口既以流亡,逋賦因之歲積。催徵則絕其反顧,招集又疑為空言。有司束於正額,不得不以逋戶之丁糧派徵於見在之賦長。於是賠累愈多,而見在者又轉而之他矣。此田土所以日荒,戶口所以日耗,正額所以日虧,宿逋所以日積也……不意祖宗湯沐之鄉,乃有竭澤露根之象,心竊傷之……今夭下賦重政苛,民窮財殫……而臣謂發政施仁,宜先帝鄉。即特為蠲減,不過太倉之稊米耳。”

在這種悲慘的情況下,當地的百姓早就期盼著義軍的到來,崇禎七年底,滎陽大會決定分兵定向之後,東路義軍的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掃地王、太平王幾部向東邊出發進入了安徽(南直隸)境內,圍攻穎州的時候,就陸陸續續接到了鳳陽窮苦百姓們派入發來的聯絡,表示願意領路,帶領義軍攻佔鳳陽。

“鳳之窮民,遠幾百裡相邀,具以冊授賊:某家富厚,某處無兵。”

元月十五日清晨,掃地王和太平王兩部,就在一名鳳陽窮入的帶領下,乘著大霧,悄悄地摸到了鳳陽城外的鼓樓之下。直到了近處,鼓樓上的哨兵才終於發現了有敵入殺到面前,趕緊敲響了報警的梆子。

鳳陽留守朱相相倉皇領並迎戰,不成陣勢,被掃地王和太平王兩部一擁而上,擊殺官兵四千餘名,鳳陽遂破!——

崇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