痾盡去之兆。老先生又怎知未來天下不是大興之兆?”

“當今朝廷,文有三公,武有武穆,大周雖然邊荒戰亂不斷,但內陸卻一直吏治清平,百姓安居。這都是武穆與三公的功勞。卻不像那些誇誇其談之輩,徒負虛名,搬弄唇舌,引經據典,無人可及;臨機應變,統籌謀劃,百無一能。文不兼濟天下,武不能安邦定國。誠為天下所笑!”

方雲這一篇語言,娓娓道來,說得朱君理無一言以對。

座上一人突然冷笑道:“哼!說來說去,將軍都想標榜自己是社稷之臣。我且問將軍,你既然賜號平妖大將軍,坐下自然有兵馬。請問這次邊荒作亂,你那十幾萬人馬,都在何處?邊荒戰亂,朝廷正是用人之際,將軍卻藏兵淮安,按兵不動。莫非這就是江山社稷之臣所為?”這一言說得犀利,方雲抬頭看時,認出這人名叫韓片,乃是雍州一位名儒,名下學生眾多,最多時號稱有三千,在雍州極受尊重。

方雲道:“我朝擁兵千萬,人才濟濟。四荒兵馬雖然來勢洶洶,但邊荒甲士足以應對。而且朝廷積攢了大量的後備軍,這樣的征戰,正是訓練將士最好的時機。兵馬調動,向來有軍機處定奪,不用方雲操心。而且二十七營雖然偏安一隅,但卻厲兵秣馬,積極備戰,準備隨時開赴戰場。所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我名下將士,不懂詩詞,不作歌賦,亦有拳拳向國之心。然而先生大才,名下學生三千,不知入仕朝廷,報效天下。卻安居一隅,享受那風花雪月,虛名榮華,不知先生到底有何臉面數落方雲?”

韓片臉皮躁紅,不能應答。

座間又有一人起身問道:“方將軍唇槍舌箭,果然厲害。不過,封侯之事,關係重大。方將軍想要效那婦人之言,遊說六部和堂中諸人,豈不可笑?”這人叫宋天道,一名在京中讀書,準備趕考的書生。自恃才狂,做過一些詩,頗受讚賞,文章也寫得風流,在京中士子中,頗有名望。書生之中,此人地位最高,所以六部挑了他過來。

“六部諸位大人乃是江山社稷之才,目光洞若燭火。又豈是誰能說服的了的。宋書生言及婦人之輩,語多貶斥。豈不知當今皇后也是婦人,卻有母儀天下之德。當年尹侯也是婦人,卻有殺敵戍邊之功,連你一身皮肉,也是婦人所出。宋書生也敢恥笑婦人?”宋天道默默無語。

忽然又聽一人道:“儒家綱常之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不知道方將軍以為如何?”方雲瞧了一眼,認出是阮溫浩,乃是朝廷翰林院中儒士。

“儒家經籍代代傳承,自有其道理。”

阮溫浩臉上露出一絲笑容:“說得好!方將軍若是封侯,則方家有父子三人封侯。到時,不知道方將軍與四方侯如何自處?是平起平坐,還是躬身行禮?若是平起平坐,則父子之道當如何?如是躬身行禮,不知置朝廷禮法於何地?”方雲聞言笑道:“君為臣綱,出則為王臣,自是平起平坐;父為子綱,入則為父子,自當躬身行禮。先生也是槍林院儒生,卻拘泥於小兒之見,不足與高士共語。”

阮溫浩頓時語塞。

突然又有一名儒士站起來,高聲道:“方將軍所說,完全是強辭奪理,歪門斜道,不用再說了。方將軍以江山社稷之才自喻,已經是人所共知。然而自古江山社稷之才,均有經天偉地之才。方將軍出身學宮,更曾奪得元宵文試第一。我想請問,方將軍修的哪家的經典?又準備用哪家經典,去匡扶天下?”

方雲循聲望出,認出是翰林蘇嵐。儒家的經籍流下來,不同的人解讀,就有不同的流派。上至中古大儒,中至殷、商等前朝大儒,中至周朝大儒,凡此種種,天下流派經典浩如星辰。任何一派治世之學,都有優有劣,蘇嵐這是要將他從理論上擊倒。

方雲道:“尋章摘句,引經據典,這是腐儒所為,又怎麼能安邦治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