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阿拉伯帝國的人來說,他們是萬分不想打仗的,跟大唐帝國打了這麼多年了,我們站在場上何曾幹過任何的優勢?

從安東總督府那個時候開始,所有阿拉伯帝國計程車兵就都明白,他們早就把全力給用出來了,哪跟現在所宣傳的一樣,說什麼一開始我們是大意了,根本就沒有使用全力,這才讓大唐帝國的人佔了個便宜。

剛開始的時候,還的確是有人相信這個傳言,畢竟在過去的日子裡,阿拉伯帝國所向披靡,戰勝了許多強盛的國家,他們的國君都猶如囚徒一樣,被我們全部都給圈禁起來了。

可問題是一次失敗,你能說我們沒準備好,兩次失敗,也能說對方佔盡優勢,現在次次失敗,你該如何解決呢?

蘇赫古曼大元帥很清楚,現在還能夠維持住自己的生活,還能夠維持住赫赫有名的阿拉伯帝國,那都是因為不決戰的原因,如果要是早早的決戰的話,咱們早就垮了,還有現在的北大營嗎?

再說這個北大營,說起來蘇赫古曼大元帥就很氣憤,早先說的是成立兩個大營,一個北大營,一個南大營,互為犄角,共同抵抗大唐軍隊的進攻。

可是阿拉伯帝國的綜合國力根本就不允許,他們僅僅建立了一個北大營,至於那個所謂的南大營,一直都停留在紙面上,根本就沒有建立起來。

可是很多士兵不知道,他們一直認為在自己的身後,還有一個實力跟我們差不多的大營,那裡面也得有幾十萬的軍隊,而且沒有受到任何的損失,即便是我們失敗了的話,那我們也可以跑到南大營,那裡計程車兵會給我們提供保護的。

有好幾次,蘇赫古曼大元帥都想給手下計程車兵說明白,根本就沒有所謂的南大營存在,如果要是我們失敗了的話,那我們只能是面對大唐帝國的鋼刀,從將軍到士兵,任何人都沒有存活下來的機率。

可他不能說,如果要是他說了的話,全家上下都會被哈利發斬首,而且他還會成為阿拉伯帝國上的恥辱,他知道哈里發會把他描述成一個魔鬼一樣,所以必須得苦心經營才行。

這傢伙也是個會動腦子的,只是他動腦子動歪了方向,那就是拉著手下的人到處跑,儘量不跟大唐軍隊進行決戰,反正我們那麼龐大的體量,只要是我們靈活一點,你們想把我們給吃掉,這也是不容易的事情。

事實證明他做的是正確的,不管是尉遲寶林還是蘭丁王子,對阿拉伯帝國北大營的人,當真是不知道該怎麼辦,想吞下去又沒有那個實力,想擊潰他們,但問題是蘇赫古曼大元帥不和你打。

人家頂多派出一部分軍隊,當這一部分軍隊和你們見面的時候,死活已經不要緊了,如果你們想要繼續擴大戰果的話,人家立刻整體撤退,除非你們繼續進攻,但又害怕陷入阿拉伯帝國軍隊的包圍。

所以不管尉遲寶林如何的運作,只能是佔點小便宜,他從長安千里迢迢的來,難道就是為了佔這點小便宜的嗎?如果要真是這樣的話,就算是回到長安城,那也是被別人恥笑的物件。

第三代的小將軍們,在戰場上都已經是有了自己的功勞,尉遲寶林一直駐紮在吐蕃國,雖然也算是有功勞,但那些功勞大部分都是李象打下的,跟他並沒有多大的關係,所以這傢伙急於在戰場上樹立自己的地位,一步慢步步慢,這次殿下好不容易給了個機會,讓自己來到了阿拉伯帝國的戰場上,如果要是這功勞沒有樹立好的話,將來再想要弄個這樣的機會,後面那些小將軍未必同意。

每個人的機會都是相等的,你爹對大唐帝國有功勞,我爹當年也不是吃乾飯的,所以在對外戰爭方面,每家每戶所獲得的機會,基本上都是相同的,你在吐蕃已經撿了那麼多年的機會了,難道現在還要緊著你嗎?

所以尉遲寶林也看明白了,擊潰阿拉伯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