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財產卻豐厚無比。為此,大臣們反覆上疏懇請,希望崇禎能拿出屬於他個人的內帑以充軍餉。這無疑是要崇禎的命,他向大臣哭窮說:“內帑業已用盡。”左都御史李邦華大概著急了,也顧不得是否當眾頂撞聖上了,他說社稷已危,皇上還吝惜那些身外之物嗎?皮之不存,毛將附焉?話已說得再明白不過了,崇禎卻顧左右而言它,始終不肯拿出一分一厘來保衛他的江山。

到了李自成攻佔北京,從他的宮內搜出的白銀即多達3700多萬兩,黃金和其他珠寶還不在其中。這麼多錢,若真是放用來賑災助餉,可能李自成也不反了,清兵也進不來了,自己也不用煤山自盡了。為了節省100萬而丟掉了3700萬,乃至整個無法估價的萬里江山,這本是一筆再簡單不過的賬,但自幼聰明好學的崇禎皇帝卻到死也沒有算清楚。

國庫中沒有錢,皇帝有錢卻不想出,想再殺雞取卵或是竭澤而魚地從百姓頭上搜刮也已既沒有充足的時間,且沒有充足的地盤了。這時,崇禎皇帝萬般無奈,只得要求文武百官無償捐助,但天下最富的皇帝對拿錢來保自己的家天下都不樂意,又有幾個官員肯拿出他們手裡的錢呢?崇禎無奈,只得遣太監徐高通知周皇后之父、國丈嘉定伯周奎,讓其捐10萬兩,以便起個表率作用。老丈人周奎年歲雖大了些,可對自己的口袋一點也不含糊,你皇上都不出錢,哪裡又該我們這些當臣子的出呢?只是這話他不敢說出來,而是一個勁地哭窮,堅稱沒有。徐高再三說明上意,周也漫不經心,毫不介意。徐高憤而泣曰:“後父如此,國事去矣。”周奎見話說到這個份上了,也怕崇禎歸罪,答應勒緊褲帶捐獻一萬兩,崇禎認為少一點,要他拿出二萬。周奎不敢再討價還價,卻暗地裡進宮去向女兒求援。皇后答應幫他出五幹,並勸他儘可能滿足崇禎要求的數額。

可就是這本身出自崇禎內帑的5千兩銀子,周奎也只捐了3千兩,餘下的2千兩反成了他的外快。其他後臺不如周奎那麼硬的大臣們,儘管個個富可敵國,卻紛紛裝窮(當然也有少數真窮的)。大學士魏藻德僅僅拿出百金,已被批准退休的內閣首輔陳演則專程入宮表白自己在任期間如何清白廉潔。還有一些官員則效法李國瑞,在自己門上寫著:“此房急賣。”

表示他們家裡已窮得只能賣房子過日子了。表示他們家裡已窮得只能賣房子過日子了。再拿出一些不值幾個錢的器皿什物擺在市上兜售。自天子到大臣的集體哭窮,這大約是大明王朝上演的最後一幕鬧劇。鬧劇的導演自然是天子崇禎。

宮裡的太監以王之心最富,但也僅獻萬金。王永柞、曹化淳則捐金三萬至五萬。後來李自成攻破北京之後,嚴刑拷打王之心,追出十五萬白銀,其家藏金銀器物亦均為上品。周奎被抄掠之後,現銀就有五十二萬,家中奇珍異寶,綾羅綢緞價值數十萬。

最後為搞平衡,乾脆來了個攤派,比如浙江出六千,山東出四千等等。個人的最高限額是三萬,但滿朝竟然無人達標,僅有太康伯張國紀一人出到了兩萬。就這樣,本次靖國募捐從京城皇親國戚,士大夫官員組成的的食祿一族那兒最終募集到了一筆鉅款:二十萬。

這筆“鉅款”數額如此,作軍費實在沒辦法看。所以這二十萬現金,崇禎全部用來犒賞慰勞京城守軍。這一天,小民百姓痛哭捐金者甚多,多者有三百金、四百金。

有錢不出錢,這個時候的崇禎除了一聲嘆息,也不能把他們怎麼樣了。只好又改個法子,號召有力出力,令眾人各輸糧草供給官軍,或贍養將士們的妻子兒女,使京城守軍無後顧之憂,但反應更為冷漠,無人響應,只好作罷。

吊死煤山

1644年4月23日,李自成的義軍在隆隆的炮聲中對北京全城發起攻擊,只一夜之間,北京外城被攻破。李自成決定給崇禎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