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頁(第2/2頁)
章節報錯
什麼年輕,漢武多少歲登基的?帝王就沒有年輕,只有愚蠢或是聰明。」
劉徹十多歲就登基了,照樣大有作為。
包拯端起茶杯,淡淡的道:「當時還有竇太后,劉徹當時和先帝一般。」
竇太后就是劉徹頭頂上的陰雲,壓得他沒法喘息。趙禎的頭上就是劉太后,壓得他絕望。
包拯決心給這個小子一些教導,他喝了一口茶,眉頭就皺了皺,覺得還是茶膏好喝:「漢武登基後重用儒術,旋即被竇太后打壓,那時儒家艱難啊!可那些先輩並未退縮,而是和漢武共度時艱,最後才有了儒學在前漢的興盛,延綿至今。」
他放低了聲音,「那些先輩都知道蟄伏和隱忍,你急什麼?大王急什麼?」
這是用儒學的先輩來教導沈安,做事要穩重。
「遼人在,西夏在,交趾在……」沈安目光炯炯的道:「包公,這是外患,還有內憂,您作為三司使應當知道大宋現在的麻煩有多大……」
包拯嘆道:「是,三冗最終會在三司這裡現形,全是耗費啊!不過不能急切,慢慢來,急了容易摔跤。」
「是。」沈安答應了,但隨即就說道:「要解決內患,必然要革新,到了那時,遼人和西夏人不會坐視大宋強大,他們會來襲擾,甚至會發動進攻。所以大王昨夜殺敵,有安撫武人的功用,否則官家早就發怒了。」
大宋漸漸有些變化,這個變化宰輔們察覺到了,他們有些不安。
趙曙也察覺到了,在默然。
他默然歸默然,但暗中卻在收攏兵權。
前唐那些皇帝就是血淋淋的例子:有兵權的是帝王,沒兵權的是傀儡,趙頊的行為對皇室又好處,趙曙肯定會默許。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