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話自己是個好主意,比如說帝王是天之子。

朕是老天爺的兒子,代替老天爺在人間行使權力。

天子高居九重天,看著朦朦朧朧的,普通人自然敬畏有加。

但天子犯了錯怎麼辦?

別認錯。

但凡經常認錯的帝王,威信多半不高。

比如說唐太宗被魏徵揪著經常認錯,他豁達的認錯了,但你認為帝王就那麼豁達?

取消女兒和魏徵長子的婚約,砸了魏徵的墓碑……

這是唐太宗,他戰功赫赫,有資格這麼做。

換了別的帝王,被臣子揪住了讓你認錯你幹不幹?

天災人禍,民心沸騰,誰認錯?

當然是帝王認錯。

於是罪己詔就被發明出來了。

朕有罪啊!朕錯了,錯的離譜,導致老天爺降下災禍。

天子,老天爺的兒子,兒子向老子認錯了。

爹,兒子錯了,您就收了神通吧。

到了大宋後,趙匡胤開國帝王,自然沒啥可說的。趙光義繼位有些不明不白,更不可能低頭。

等到了真宗時,為了自己的名聲,在澶淵之盟後他就完全變了個人,天書漫天飛舞,各種祥瑞多不勝數,聲勢浩大的去封禪……

看看吧,老天爺對朕這個兒子太滿意了,以至於經常會派人送了天書來。

大宋前三位帝王都是這般的不認錯。

到了趙禎時,情況陡然一變。

劉娥垂簾,壓制的趙禎苦不堪言,什麼雄心壯志都沒了,只求別被弄死了才是正經。

幸而劉娥最後沒有稱帝,趙禎得以掌握實權,可他的軟弱卻被臣子們看的一清二楚,於是君臣之間的平衡被打破了。

帝王軟弱,臣子自然會步步緊逼,為的只是權利。

而認錯就是削弱帝王威權的最佳手段。

趙禎就這麼被臣子們給佔據了優勢。

到了趙曙時,這位精神病患者卻是個不肯妥協的,認錯?呵呵,朕弄死你!

所以大家聽到他說自己錯了時,一時間都有些震驚。

陛下竟然認錯了?

這太陽打西邊出來了啊!

第二個疑問升起,他為何認錯?

趙曙看著沈安,心中難免有些愧疚感。

這個臣子有錢,但他知道怎麼去消除外界的猜疑。

那些生意裡皇室都有股子,每年的分紅讓他這個帝王的日子好過了不少。

有錢,但他不咋呼。

而且他家裡的人口多年未變,就是那麼小貓兩三隻。

看看那些權貴吧,誰家裡沒幾十個豪奴,出門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

而且權貴們還有大量的田地,那些耕種莊戶就是潛在的威脅。若是造反,只需拉起來就是一支小型軍隊。

權貴們善於抱團,他們抱團之後,那股子力量會讓帝王都害怕。

所以這也是帝王不去觸碰權貴的緣故。

不激怒他們,讓他們自生自滅。

可沈安卻不同。

趙曙心中微嘆,說道:「最近幾年……汴梁及周邊不少地方多了許多學堂,諸卿可知道?」

群臣愕然,不知道他為何提及此事。

「臣等知道。」

王安石對於教育比較上心,出班說道:「陛下,那些學堂建造的很堅實,請的先生也不錯。臣聽聞那學堂專門招收寒門子弟,不但免了學費,還包吃……」

韓琦說道:「那不是無名氏捐建的嗎?臣當時還說此人心腸極好,若是見了面,臣定然要和他把酒言歡,並把他舉薦給陛下。」

趙曙指著沈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