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之中有西流者,是火之星也,知是將寒之漸。”由此可見,“七月流火”雖與節氣、氣候有關,但絕不是形容暑熱之詞。餘冠英《詩經選譯》對此說得更為簡潔明瞭:“秋季黃昏後大火星向西而下,就叫做‘流火’。”《詩經》中的“七月流火”描寫的是將近4000年前的景象,由於歲差,我們今天看到的天象與我們的前輩所看到的已經不一樣了,那時的“七月”大致相當於今天的公曆8、9月。
西周的太陽,或熾烈或柔亮,照在人身上是什麼感覺呢?那時空氣清甜,土地空曠,風在原野中來去自由,像飛鳥一樣。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這是豳地的采詩官記錄下來的《七月》的第一句。采詩官們駕著馬車,走過豳地的田園山野,有農夫和奴隸在耕作,有男有女。不錯。他們都很勤快,這當中還有些莊園主,國朝建立初期,他們不改樸素的本性,和農奴們一起工作。到了午飯的時間,莊園主的妻女們帶著飯來了,他們非常守禮地把飯菜送到了田官面前。大家一起吃得其樂融融。采詩官們覺得既開心又自豪:這是他們繁榮興盛的大周朝才有的景象啊,早在數十年前,殘暴的子辛先生(商紂王)在位時,哪有這樣溫馨和睦的畫面呢?那時候彷彿連太陽都是灰色的,大地了無生機,民不聊生啊!
采詩官忙記下了:“饁彼南畝。田畯至喜。”你瞧,這些溫文有禮的百姓們都是有賴偉大的周公訓導而成,這是必須讓後世知道的功績。
孔子說,周公是除了周文王外世界上最偉大的人。
周公的名字叫姬旦,他的父親就是周文王姬昌。他的哥哥叫姬發,也就是推翻商紂的周武王,而難得的是姬旦與姬發是同一個娘生的。周武王死時,繼位的周成王姬誦還太小,於是,周公便責無旁貸地攝政天下。
攝政後,偉大的周公又完成了三件大事:第一件便是大名鼎鼎的周公東征,平定了武庚領導的殷商遺民的大規模叛亂;第二件是營建東都,遷商的遺民於此便於監視,奠定周朝八百年的基業;第三件是分封制,與歐洲中世紀有異曲同工之妙。他自己封於魯國,卻終身不就國,盡心輔佐成王,成就了“成康盛世”的偉業。於是五百年後有一個魯國的老人,坐在牛車上進行漫長的旅行,反覆向他的學生們講述著偉大的周公一生的豐功偉績。
和炎熱無關的生活(2)
毫無疑問。采詩也是繁複而浩大的周禮的一部分。它嚴格地要求著采詩官們記錄下民間的一切,你的眼睛看見的,耳朵聽到的,心也必須瞭解。
於是,采詩官們繼續往前走,他路過桑園。道路邊沒有手挎桑籃的女子,桑園裡已經沒有女奴在採桑,現在不是春日,可是她們的歌聲好像還回旋在空中久久不散——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載陽,有鳴倉庚。女執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遲遲,采蘩祁祁。女心傷悲,殆及公子同歸。
當時春晝時長,女子們可以慢慢地邊採邊歌,輕鬆採夠白蒿子。採白蒿子是因為蠶子尚未孵化,煮白蒿水澆之容易出來。難得有采桑這樣優雅的勞動,不急不緩地展示人世華麗深重的風光。
采詩官回想起這些女子的風致,一時間亦有些迷醉,腦中晃過一些緊顰的眉,憂慮的回眸,那是他的馬車經過時驚起的。那些女子如水上的鷗鷺,驚慌地望著他。
他突然明白了,她們是擔心他是領主的家臣,來帶她們走的。採桑女們都很害怕那些到野外來打獵、祭祀,或者乾脆就是尋歡作樂的貴族公子們突然坐著馬車飛馳而來,將她們中的一個擄去,或者是被女公子選中,作了陪嫁。
無論那種情況都不好。有道是人離鄉賤,何況身為奴隸?她們情願留在家裡,即使每天需要不停的勞作,人在家裡,心裡總是塌實溫暖些。
采詩官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