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學,是大部分年輕人第一次真正意義上離開家出遠門,也是第一次獨立面對這個世界。這個世界很現實,善惡美醜都會直觀的展現在每一個人眼前,再也不是年少時,父母給自己描繪的那個美好的世界。

王雙,就是一個第一次離開家超過50公里的人,她本是雲南山區一個小村寨中的不起眼的小女孩,在她還上初中的時候,父母因為一場交通事故雙雙喪生,只留下王雙一個人和爺爺奶奶相依為命。在那個偏遠的山區,基本的生存都要經受大自然的嚴峻考驗,求學更是一件難上加難的事情。中學時代,王雙每天早晨五點多就要起床,先幫爺爺奶奶做好飯,餵了家裡的牲口,然後摸著黑徒步翻越接近10公里的山路去上學。從初中到高中,數不清多少個日日夜夜,週而復始。

由於父母雙亡,王雙遠比同齡的還早更早知道生活的殘酷,都說農村的孩子早當家,小小年紀的王雙不僅要當家,還要照顧年老體邁的爺爺奶奶。家境貧困,政府當地政府給她們家辦了低保補助,勉強能維持溫飽。王雙想要上學,想要買書本、買學習用具,就只能利用休息的時間上山砍柴,換些微薄的收入來實現。王雙小小年紀,體重只有七八十斤,卻能一個人從山上背下比自己身體還要大的一大捆柴禾。

早熟的王雙知道,要想改變命運,走出這座大山,唯一的出路就好好學習,考上大學,才有了走出去的機會。從初中到高中,她一直都刻苦努力,起得比別人早,睡得比別人晚,她的生活中,除了勞動就是學習,幾乎從未享受過童年的快樂。

也算是蒼天有眼,勤學不輟的王雙在高考中超常發揮,再加上少數民族的加分,竟然成為縣裡的高考狀元。大華國的高考政策對少數民族有扶持,王雙是苗族,按照政策可以加分30分。

雞窩裡突然出了一隻金鳳凰,王雙的優秀很快傳遍大街小巷。縣裡給了獎勵,鎮上給了表彰,連村裡的左鄰右舍也自發地給王雙家送來慰問,這才讓王雙湊齊了上大學的費用。京華大學,是所有少年心中的伊甸園,王雙也不例外,對未來的美好憧憬,讓她毅然決然報考了這座全國的最高學府。

能考上京華大學,就有更大的可能性擁有一個美好的未來。但是在美好未來到來之前,先要克服眼下的困難。儘管當地政府給王雙發了一些獎金,她卻不敢輕易動用,因為這筆錢遠遠不能支援她上完大學,她還要利用寒暑假的時候出去打工掙錢,來保證有足夠的資金堅持到畢業。既然學費都不能保證,在生活費上自然捉襟見肘,王雙的飯卡里,只充值了區區300塊錢,有人可能覺得這也不少,但是這卻是王雙未來一個學期的伙食費……

300塊錢花一個學期?還是在帝都這樣的地方?聽起來就像是天方夜譚,可王雙就是這樣計劃的,也這樣做了:王雙每天吃飯都是趕到最後才去食堂,一個時候當然沒什麼菜了,王雙就幹吃饅頭就鹹菜,或者讓打飯的阿姨給自己一點菜湯澆米飯,運氣好的時候,有其他同學打了飯不愛吃,保潔阿姨又沒來得及收拾,她就趁人不休息,偷偷端到自己跟前,絲毫不介意上一個人在上面殘留的口水……

除此之外,其他方面也是極盡節儉:洗臉的時候只用清水,刷牙的時候只捨得擠出一點點牙膏,她身上沒有任何首飾和裝飾品,最奢侈的一件東西是同村的姐姐送給自己的髮卡,把一頭長髮簡單地梳攏起來。

王雙連手機都用不起,更別提像其他人一樣配上膝上型電腦。只能透過寫信的方式跟家裡聯絡:爺爺奶奶不識字,王雙要先把信寄給同村的同學,再讓同學抽時間去家裡念給爺爺奶奶聽。即便如此,從開學至今,王雙也只往家裡寄過一封信,足足寫了三頁紙。寫信,在這個手機和電腦氾濫的時代,這麼原始的通訊方式幾乎被人們遺忘,但是卻真實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