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治道:“先別說我的事。你我。也不是初次相識。尊父在日,若有不決,總要問我。今日伯符究竟遇何難事,不妨道來。讓我替君參詳、參詳。”

孫策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道:“沒事。我就是想起了先父。聯想到自身,竟落泊至此,恨不能繼父之志也。”

朱治道:“這事容易。君乃武將,武將必然少不了出征在外。你一去,就肉包子打狗,不回來了。不就成了。”孫策道:“那樣做,恐怕有失忠義。”朱治道:“須知成大事者,不拘小節。君何故拘泥於此?”

孫策有些意動。又道:“但不知何時能夠出徵,出征之時,又會派何人為將。倘若將公覆、義公與我分開,只怕是去不得的了。”

朱治道:“若要不分開,也有一策。你舅吳景不是跟陶謙不和嘛,你向袁術借點兵,去救你舅舅,不就得了。”

孫策道:“只怕袁術不肯借兵啊。”

……

這個時候,傳國玉璽應該出場了。可惜,這兒並沒有傳國玉璽。傳國玉璽早已跟著孫堅一塊失蹤了。孫堅的失蹤。跟武俠小說裡面的失蹤可不一樣。在武俠小說裡面,重要人物失蹤就等於沒死,等於遇到世外高人。若干年後,那個人還會回來的。

孫堅不同。孫堅正在建功立業、開疆拓土期間。沒有別的任何原因,能夠阻止孫堅不與黃蓋等人會合。孫堅的武藝已經達到一流高手的境界了,再學也學不到什麼了。當世武藝方面的高人僅有王越和童淵。這二人也教不了什麼。左慈、于吉,不是武藝方面的高人,是擋不住孫堅的。因此,失蹤了這麼久,也就是說,他已經死了。

孫堅死了,那傳國玉璽呢?傳國玉璽自然就只能跟著屍身,要麼沉到河裡,要麼飄向遠方。如果動員很多力量,進行沿途尋找,以孫堅的屍身為目標,實際上,機會是比較大的。但是,能夠想到那樣的辦法的人,就只有田潤。而田潤,偏偏又不在乎傳國玉璽。

沒有了傳國玉璽,那袁玉還會稱帝嗎?該稱帝的人,自然會稱。沒有了這個誘因,那麼,就會換上另一個誘因。傳國玉璽,不是罪魁禍首。決定自己的行為,只能來自於內因。

……

孫策和朱治正在那兒說呢,忽一人闖入,道:“公等所謀。吾已聽見,是否殺了吾才好啊?”朱治一瞧,原來是熟人。這人也在袁術麾下做事,汝南人,姓呂,名範,字子衡。朱治與之長期交好,無話不談。朱治當即大喜道:“原來是子衡。快來、快來。”

呂範過來,向孫策見禮。完畢之後,呂範說:“適才公憂袁術不肯借兵。袁術不肯,我肯。我有精壯百人,原助伯符成就大業。”朱治道:“這太好了。有了這百名精壯,何愁大事不成。”

孫策卻道:“僅僅一百人,攻城掠地,似乎不夠啊。”朱治道:“伯符此言差矣。子衡這一百人,就是種子。隨時可以招人的。據我所知,前些時日,伯符不是滅了張邈嘛。俘獲兩千人,殺死三千人,還有三千呢?自然就是落入了民間。只要伯符豎起大旗,那些遊兵散勇無不聞風而至。”

孫策道:“這軍糧……”呂範道:“給士兵吃的軍糧,自然得由士兵自己的掙回來。伯符你文才武功,均當世少有。對於伯符來說。有兵就會有糧。軍糧的事情,只是暫時的事情。”

孫策道:“這個,驅兵搶糧,與豺狼何異。策誓不做此等小人。”呂範道:“伯符此言謬矣。士兵搶糧,自古如此,天經地義,理所當然,只是要注意區分搶劫的物件。若向一般百姓搶糧,才屬於不義;若向城池統治者搶糧,就是理所當然。”

“原來如此,”孫策道。“適才我言語多有衝撞,還望子衡原諒。”呂範道:“無妨,言語衝撞,小事一樁。範只盼今後跟著伯符,伯符盛怒之下,不要斬了範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