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要說:
☆、第九章 不為江山與社稷
莘嵐知道了宋祁不僅是一個好詩人還是一個好官,是一個治理國家的能臣幹吏,無論在朝在外,每有直言讜論,且多切實之見,對於大宋的財政,軍事等方面多有建樹,在文與歐陽修同修《唐書》,《新唐書》。
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一個好人卻有一個致命的缺點,酒色財氣四道牆;人人都在裡邊藏。宋祁為人奢糜享樂且極為好色,稍有姿色的良家少女一旦被他看上,他必定千方百計地將她納為小妾。
明明是道德敗壞的醜聞,可在那個封建的年代,卻被那些達官顯貴才俊文豪認為是風流雅士,因為宋祁並沒有強搶民女,而是正式的拿回家為妾,宋祁也確實是一個多情的種子。有一次他在錦江上赴宴,覺得有些寒冷,讓僕人回家取件衣服,他的妻妾們每人拿了一件,結果僕人竟帶來十幾件。宋祁望著這一堆衣服,茫然無措,總是擔心厚此薄彼,結果一件也沒穿,忍著寒冷,哆嗦著回家去了。
可是在老百姓來說,誰家的孩子被宋祁看上願意的自然是喜得良緣,不願意的也只能是民不與官鬥,忍受了。
強權的時代,百姓命如草芥,而宋祁不傷人命,不觸法律,只是踩在了道德的邊緣上。包拯剛正不阿,一本就參到了升上面前。最後也只能是無奈的收場了,畢竟宋祁沒有觸犯大宋律法。
莘嵐早就預見了這個結果,而且莘嵐知道包拯不僅沒有能參倒宋祁,反而被認為包拯羨嫉,為了個人名聲太過苛刻。
對此莘嵐嗤之以鼻,這是因為階級不同,在他們這些大官眼裡宋祁有才幹,對國家有功,不就是多娶了幾個女人麼,又沒幹什麼為法亂紀的事情。在他們眼中老百姓不過就是蟻民是赤佬。哼,他們就不想想沒有這些每天辛勤的人民,他們吃什麼喝什麼。
莘嵐不由自主的憤慨了,越想越生氣,越想越可惡,忽然發現自己怎麼憤青了?幸好她及時調整了心態,莘嵐不想給自己找麻煩,也不想給任何人添麻煩,所以這些話這些想法她都不會和別人說起,甚至展昭,甚至龐統。
這些話留在心裡就好
這一日,包拯進了皇宮,莘嵐聽說好像是商討什麼事情,連久不上朝的中州王都去了,當然這是從公孫先生那裡聽來的。本來又是平常的一天,今日沒有和龐統相約,莘嵐也懶得自己出府,拿著繡架聯絡小蠻教給她的女紅,忽然之間莘嵐心有所動,好似要有大事發生。是什麼事情?愣愣的忽然想起,洪水。
其實每年都有洪訊,歷史上更是有幾次大洪水,莘嵐卻忽然想起了于成龍,想起了治水有名的堵不如疏。
莘嵐在想,堵不如疏,但只疏不賭亦是片面,那麼疏堵結合呢!想著想著莘嵐就提筆寫了起來,將自己的想法、策略、見解結合的寫出,一刻不停的就拿去了公孫策的院子,請公孫策給看看。
公孫策沒有想到這個看似平凡的女孩子,竟能有如此見識,那一紙書真知灼見更有莘嵐自己的見解。
“莘嵐,你是如何知道這些的?”公孫策帶著疑問
莘嵐當然不能說那是在後世當中看小說和電視看來的了“莘嵐在家也曾讀過幾本子集野史,尤其對洪澇相關的最為關注,所以今日莘嵐才能有所感悟,而且這裡所寫的有很多是家父所教的。”
“莘嵐見識非凡”說著儒雅一笑“就是字沒有練好”
莘嵐不由得老臉一紅。
“先放在我這裡,等大人回府了,我就交給大人過目”公孫策還想再仔細研究一下
包拯回府後,公孫策將莘嵐的治水方案給包拯看了,包拯也被驚詫了。
“公孫先生,這個你怎麼看”包拯方向手中紙張,問公孫策。雖然包拯也看出這紙上東西的分量,可是包拯並不擅長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