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由於通訊中斷,八路軍總部以及129師師部、386旅旅部都不知道新一團幹下了如此大事,半個月以前,日軍第五師團釋出公開戰報宣佈全殲八路軍129師的一個整編團,並把這個團的番號以及陣亡將領的照片刊登在報紙上,而此時386旅旅部又確實是聯絡不到新一團的任何一個人,所以八路軍總部以及129師師部、386旅旅部所有的軍政長官都已經接受了新一團被全殲這一事實,並報準延安方面撤消了新一團的番號。
因為新一團的全軍覆沒,129師師長劉伯承386旅旅長陳賡都受到了八路軍總部以及延安方面的點名批評,這也讓外界對八路軍的戰鬥力產生了嚴重懷疑,受到了國內輿論的一直批評,給八路軍造成了很不好的影響,但是新一團這種寧可玉碎、不可瓦全的死戰精神也受到了各界的一致讚譽。
外界如何紛亂都影響不了新一團,現在躲在大青山深處的韓雲華正在進行自己擴軍整編的練兵計劃。無論是日軍察哈爾兵團還是八路軍各部都徹底失去了新一團的訊息。
自回到大青山後,韓雲華一方面派人進行尋找八路軍主力,另一方面著手開始進行根據地的建設,首先韓雲華計劃對全團進行了新一輪的整編,他計劃把所有的人整編為人的加強營,外加警衛連、團屬重機槍連、騎兵連、偵察連、通訊排、迫擊炮排各一個。每個營有3個加強戰鬥連,每個連裝備三個步槍排一個機槍排,每個步槍排都裝備一個機槍班外加一具擲彈筒,也就是說一個連的作戰單位就裝備了12挺輕機槍2挺重機槍以及121支步槍4具擲彈筒,就算財大氣粗的日軍、國民黨中央軍都沒這個待遇,而且準備將原本就不多的三八式步槍全部裝備給一營。
其實,韓雲華對抗日戰爭中大放異彩的三八大蓋早已心儀已久了,該槍為明治30年式步槍的改進型,明治38年式步槍與明治30年式步槍的外觀區別是,明治30年式步槍沒有防塵蓋,所以大多數中**人稱這種槍為三八大蓋。韓雲華對《亮劍》中八路軍人手一支三八大蓋可是很眼熱。三八大蓋的優點是所用的6。5mm子彈穿透力大,射程遠,發射時無煙無焰比較隱蔽,而且可感後坐力不明顯,便於射手發揮水平,實戰射擊精度極高,對新一團這種補充新兵較多的部隊而言,沒有那種槍比三八大蓋更適合了。不過這種槍發射的6。5mm子彈彈頭長徑比大,擊中人體後不會發生翻轉造成附帶傷害,在沒命中人體重要部位的情況下,對人體的傷害比其他子彈小的多,所以才有了《亮劍》中張大彪那“讓三八大蓋鑽了個眼”的豪言壯語。讓韓雲華遺憾的是,儘管這次就繳獲的槍支無數,但三八大蓋卻只繳獲了二百多支,實在是可惜了。
但接下來的問題卻讓韓雲華差點頭疼死,這次戰鬥繳獲的武器彈藥數量之大遠遠超出來韓雲華的預料,但是繳獲的武器的型號之多也遠遠超出了韓雲華的預計,單步槍就有中正式、三八式、遼十三年式步槍、漢陽造、鞏造九八式步槍、莫辛-納幹步槍7個型號,機槍這種國內產量級低的自動火力更是五花八門蘇美、法、捷克、比利時等產地一應俱全,到底給部隊裝備哪一種槍械成了困擾韓雲華的一大問題。
韓雲華早在國防科大學習時就研究過抗日戰爭時期**戰鬥力弱的原因,除了國力差距以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的武器裝備口徑大小不一,後勤壓力大,嚴重影響了軍隊的戰鬥力。二戰時期**的武器五花八門種類繁多,這是由於民國成立之初,政出多門,軍閥割據、混戰造成的。各地軍閥各有武器採購來源,自制武器更是無個制式標準,工業加工能力也各不相同,就是同一型號的槍械,各地生產出來的也是質量參差不齊,再加上各地軍閥根據自身情況對所產槍械做的改造,導致即使同一型號的槍械,各地生產的在零配件與彈藥方面也不能通用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