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希望書院(第3/5頁)
章節報錯
中也離不開哥舒的大力支援。
學院是他們一同承建的,他也希望能夠從中選拔出不錯的苗子,將來能夠入朝為官,真正為百姓謀福祉,而非像現在這樣,教育資源被貴族壟斷。
他與庭淵雖是不同教育下的產物,但他們有共同的理想,共同的期許,庭淵的理念與他不謀而合,這也是兩人為什麼能夠成為好朋友。
庭淵決定承辦學堂,廣收學子,是因為發生在杏兒弟弟身上的事情。
她弟弟八歲還沒啟蒙,附近學堂根本不願意收,杏兒帶著弟弟去了多個學院,都被拒絕。
庭淵瞭解到學堂有不成文的規定,超過七歲未曾啟蒙的學生,一律不收。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不識字,家裡窮拿不出錢,沒學堂收,過了年紀即便是有錢了,學堂也不會招收,錯過了讀書的機會,就等於被判了死罪,這輩子都很難跨越階級。
這條規定的背後,其實是社會需要底層勞動力,如果他們都能向上,透過知識改變了命運,那這些貴族,他們能壓榨誰,奴役誰?又能掌控誰?
從前女君時代,教育平等,百花齊放時,貴族們的日子並不好過,如今權利重新掌握在他們的手裡,他們不會允許自己的利益受到侵害,不會再想回到女君存在的時代。
庭淵建學堂時,也曾考慮過這種問題,若是觸及了上層貴族的利益,必然要被當成靶子,到時候他的日子不好過。
哥舒堅定地站在他的身邊,告訴他,只管按照自己想的做,剩下的一切由他處理。
庭淵不知道哥舒是什麼來頭,但他選擇相信,即便沒有哥舒支援,他也要建。
二月學院正式建成,教書先生也是哥舒璡堯安排的,庭淵不知這些教書先生是什麼人,但他能從他們的談吐中感受到,這些人學識必定不凡。
學院開學前,哥舒給他們做了引薦。
這些來學院教書的先生,都是哥舒早年結識的好友,他們多數家境清貧,科舉沒能拿到好的名次,這些人非常尊敬哥舒。
哥舒早年備考與他們在京中相識,多年來一直不曾斷聯。
他們不願與權貴為伍,雖清貧,卻有骨氣,如今哥舒給他們提供工作,讓他們教書育人,也不算淹沒了一身的才華。
庭淵越發覺得哥舒來頭不小,但他窺探不透,哥舒從不說,他的這群朋友也不願說起哥舒的身份。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秘密,庭淵有,哥舒也有。
學院順利開學,吃住學院全包,由庭淵出錢,但不白給他們這個機會,得與學院簽訂條約,學成後,無論將來如何,需雙倍償還學院培養他們花銷的資金。
哥舒知道,這條約對君子有用,小人無用。
庭淵並不在乎這些,他相信多數人都是君子,將來必會償還,即便不還,學到了知識,也能教育好下一代。
他並不看當下的利益,看的是長遠的將來。
杏兒負責給從未受過教育的孩子啟蒙,是學院裡唯一一位女先生。
一切都只是剛起步,後續慢慢地庭淵也會完善,不僅教人識字,更教手藝,只是目前他能做的,也只有這麼多。
為了激勵他們學習,庭淵也建立了獎勵制度。
按照現代的教學思維,每月測試,同階段總排名前三十都有獎勵,班級前三也有獎勵。
倒是讓哥舒和他的朋友們覺得稀奇,從未見人制定這樣的制度。
他們自幼讀書,學堂先生從不管他們學得如何,只負責講學,其他的一概不管。
庭淵這種激勵制度,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來他這裡讀書的孩子,大多家境貧困,得靠讀書才能有出路,獎勵的錢財對他們來說尤為重要,因此這些孩子學習非常刻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