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可意念月華照體來平息丹火。
(9)結丹的這段時間,應嚴禁房事。如有遺精現象,不必驚慌,可重新結丹。
各門派的口決當於各門派功法中求之,這裡介紹一種簡便的口訣:“松一靜一通一洞一”。練功時可以輕輕發聲念,聲音悠長緩急,高低相間。念“松”時,聲波從會陰一直震盪到百會,念“靜”寸,聲波震盪從百會到會陰,念“通”時,聲波震盪從會陰到百會,念“洞”時,聲波震盪從百會到湧泉,再念“松”時,聲波震盪從湧泉到百會,如此迴圈。熟練以後,可以不發聲,默唸口訣,也能幫助入靜,疏通經絡。
念師默像人靜法念師默像法就是清師傅法中的一種,是一種師承傳功的秘法,無論是用於靜功中入靜,或者開發自身功能,以及利用師傅的功力幫助發功治病,都有重要的作用。
具體的做法是,練功時,先放鬆入靜,然後輕輕地默想師傅的形象。開始時可能比較模糊,隨著功夫加深,慢慢地就會默想得比較清楚。入靜的程度就越高,師傅的形象就會默想得越清楚。在入靜過程中,不要讓師傅的形象離開自己的齧海,如果其他人進入腦海就是雜念,——定要排除。如果對師傅形象記憶不清,可以看清楚師傅的照片後默想,這樣入靜的效果也不錯。
入靜除了作為一種功夫需要不斷修煉以外,同時也需要練功者超脫世俗的名利,從善重德,自求心地安寧。如諸葛亮所說的;“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一個蠅營苟醜、腦滿暢肥、利慾薰心、心計滿腹的人是很難入靜的。所以。從根本上說,心地光明,坦坦蕩蕩,從善重德。才是練功者應修的大道。讀者巨參照第二章清心法,細心體會,細心實行,自是功德無量。
六篇「道教基礎之道士的內丹修煉“內丹”作為道士們的一種修煉方術,系相對於“外丹”而言。作為道士們的主要修煉功法之一,內丹修煉術不同於外丹修煉術之處主要在於其不是以金石鉛汞等藥物在爐鼎中冶煉成金丹來服—食,而足以修煉者自己的身體為爐鼎,以身體中的精廣氣、神為藥物,透過一系列特殊的修煉功法,在自己的體內煉成“金丹”。因這種修煉主要是在修煉者自身的體內“作業”,故稱為“內丹”修煉。道士們認為,透過這種不假借外物的自我修煉,便能收到如服食金丹那樣的功效,獲得金剛不壞之身,壽蔽天地,不死成仙。
內丹術是繼承、綜合了古代的服氣、胎息、守一、存思等氣功功法,同時也繼承不口發展了古代精、氣、神學說和經絡學說,並以<;周易)陰陽、圖卦說為理論框架,M而形成的一種獨特的修煉功法,是宋元以後道士們的主要修煉方術。關於內丹術的起源,說法不同。有人認為東漢末已有之,魏伯陽的<;周易參同契)就是講內丹的,其所說的清虛內守、強骨益氣、會精養神、筋骨致堅等等,均屬內丹功法;有人認為魏晉南北朝已有之,如(黃庭內景經)中的“琴心三疊僻(wd舞)胎仙”講的就是內丹,甚至東晉時許遜<;靈劍子服氣訣)中還有了“服氣調咽用內丹”的說法;又有人認為隋朝的名道士蘇元朗的<;旨道篇)就是專講內丹的著作。不管如何,在唐代持內丹修煉術的道士已逐漸增多,這自然與唐代道士迷戀外丹服食中毒身亡的慘痛教訓有關。
唐末五代時期,研討內丹在道土們中間已普遍成風,產生了如<;靈寶畢法)、<;鍾呂傳道集)、<;入藥鏡)等內丹著作,內丹修煉術的理論和方法更力口豐富和系統化了。宋代以來,內丹術分為南北二宗。南宗以名道士張伯端所傳功法為相,主要流行千南方。張伯端的<;悟真篇)等為該派功法的經典著作,其特點是主張先命後性。北宗以全真道教主王重陽為相,(重陽全真集)等道書為該派的經典著作,其特點是主張性命雙修,以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