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對昔日的教官還保留著極大的信任。
如今的大宋軍中,新軍的建立者兼不敗戰神皇帝趙檉的威望自不必言,除了他之外便是趙仁和趙勇、趙恥等人,他們多是一槍一刀領兵血戰贏得的軍中將士的信服,而能與他們比肩的卻是少有親自衝鋒陷陣的趙禮,因為此時的宋軍中得有多一半的中下級軍官見了他都得叫聲‘老師’。
趙禮自在河東擴軍後便開始主持軍中的教導隊,後來負責創辦大同講武堂,皇帝入主汴京後又籌建西京講武堂並出任學監。為新宋軍培養了大批的軍官。但是其威望不僅僅是來自於此,他還有嚴謹的治學態度,尤其他深厚的軍事理論基礎和新戰法的運用上有著獨到的見解,稱之為大宋第一儒將並不為過,自然也贏得了學生們的敬重,而且大家都相信只要有機會,他們的老師一定能成為一代名將。
而說趙禮臨陣經驗不足其實也只是片面之詞,他沒有親臨一線是真,但不能抹殺其協助皇帝指揮的功績。在宋軍進行的一系列戰役中。往往是皇帝出題,而從最初的戰役設定,到具體的作戰方案以及兵力的部署很多具體的安排都是出自趙禮這個高參之手,這就要求其不僅要了解敵我雙方的特點。而且還能審時度勢的安排適當的戰術和部署兵力。
也正是基於趙禮在軍中有著廣泛的‘人脈’和協調指揮能力,趙檉才在這次人事調整中將其調往河東任鎮撫使,因為大定和臨潢的收復組建的新軍骨幹多處於河東軍中。抽調過多導致河東軍心不穩,派他過去正是借其穩定軍心、恢復元氣。趙禮也不負皇帝的重託完成了任務。而組建西征軍以其為監軍不止因為兵力多出於河東,還有空降到此的高寵威望略顯不足。正好趙禮可以彌補其不足,一旦有變也能穩住軍心,擔負起繼續完成西征的重任。
悠閒的日子中就在大家各自猜測他們的監軍到底是‘抽風’,還是無能的時候,突然緊急集合的號聲響起,帥府的中的傳令兵們也紛紛打馬奔向散在城外各處的協同軍營地,通知各軍首領前來議事,驟然間城中的空氣彷彿都凝固了,人們幾乎同時猜到西遼人來啦……
…………
西遼六院司大王蕭翰裡剌再次領兵出阿拉山口進入高昌,可心情卻十分沉重,對於戰勝宋軍有些底氣不足,但這絕不是害怕,而是出於一種本能。
蕭翰裡剌在二十多年前就隨耶律大石守衛遼南京,其間參加了對入侵的宋軍的戰鬥,他們以不足三萬人馬大敗宋軍二十萬,他們簡直是不堪一擊。而這些年他雖遠在西域也斷斷續續聽到了些宋朝的訊息,其不但打破了猖獗一時的女真人,還收復了中原,攻佔了故國的四京,勢力不斷向周邊擴張。
更讓蕭翰裡剌想不通的是宋軍居然有能力發起西征,穿越了千里戈壁大漠,擊敗了阻卜部和乃蠻部的阻攔,在冬季翻越了冰封的阿爾泰山。而這條路他在多年前是走過的,其中艱險是深有體會的。當時他率領的七萬騎兵東征金朝以圖復國,但在沙漠中遇到風暴,軍中又發生瘟疫,牛馬倒斃大半,物資消耗殆盡,只好半路退回,連女真人的面都沒看到。在蕭翰裡剌看來宋軍能成功的到達高昌,雖說其中有運氣的成分,但其展現的實力和戰鬥力足以表明其不再是從前不堪一擊的宋軍了。
而現在西遼面臨的局勢也十分緊張。耶律大石離開中原決定另立門戶,在可敦城建立根據地並稱王。接著向西發展在葉密立稱“菊兒汗”,正是立國。立國後展開西征向中亞及西亞地區擴張,最終建都於虎思斡魯朵。可他們的鄰居對他們的到來卻並不歡迎,且充滿了敵意,這不僅是來自於他們的擴張戰略,還有信仰上的差異。
最早契丹人本來信仰原始的薩滿教,接觸到漢地之後,契丹契丹上層逐漸接受了佛教。而中、西亞地區伊斯蘭教盛行,現在忽然冒出來一個佛教國家,大大小小的一干伊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