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關東軍除了開戰之初派了一個察哈爾派遣兵團到關內歷練外,就很少再派部隊入關作戰,雖然戰爭後期也抽調過幾支部隊南下,但是那都是42年以後的事情了。韓雲華知道自己又一次改變了歷史,這次卻是對中國抗戰大大的不利,這讓韓雲華很擔心。
但是事已至此,擔心也是無益於事,韓雲華也只好寄望於沈玉泉等人接下來的行動了,如果他們那邊幹好了,那麼冀東的危局就可以得到一定的緩解。如果那邊在這關鍵的時候給掉了鏈子,那後果則就不堪設想了。
現在事情到了這個地步,已經不是韓雲華所能控制得住的了,所以韓雲華給左副參謀長發了一封電報,建議冀東的起義部隊做好西撤的準備,如果到時候關東軍大舉入關,那麼部隊就西撤到察哈爾和綏遠地區,也好儲存有生力量。
左副參謀長雖然有些不願意,但是出於對韓雲華的信任,以及他個人謹慎的性格,最後左副參謀長還是決定暫時做好西撤的準備,到底撤不撤退、什麼時候撤退則是沒有確定,這要看實際情況再做決定。
1938年是風雲激盪的一年,這一年從中國農曆春節後便沒有平靜過一天,在北方地區中國國民政府連續組織了多次大會戰,雖然戰果不太令人滿意,但是臺兒莊等戰役還是打出了中**隊的威風。在塞北地區**領導的八路軍斷斷續續和華北方面軍戰鬥了七個月,塞北地區的兩個省被光復了一多半,這讓日本帝國主義在一次見識了中國防力量並不是他們想象中的那樣懦弱。
也就是這一年,韓雲華這個普通的中國名字進入了日本高層的眼中,在柳生俊少將發給國內的電報上聲稱,這個支那八路軍的軍官可以抵得上三個整編師團,是帝國在支那塞北最主要的勁敵。和韓雲華列入同一等級的還有第二戰區傅作義所部,這是柳生俊以一個特戰專家的眼光給予日軍大本營的報告和建議。同時柳生俊還在電報中明確說道:“支那八路軍韓部確有特種部隊之編制,人數頗多,比之帝國亦毫不遜色,應多多加以提防,帝國陸軍應在其編制中增加常設特戰部隊以應對韓部的特種作戰……。。”
然而柳生俊這封極具軍事價值的電報很華麗的被日本國內高層給無視了,在大本營眼裡,這只是柳生俊想讓帝國加大特種部隊的訓練人數和增加訓練經費的一個藉口。特種部隊的戰鬥力確實是很讓人心動,但是他的花費也是極其昂貴的,訓練一支只有三百人的特戰隊所需要的資源足足可以訓練一個整編師團。而且特戰部隊的戰士所需要的武器裝備都和現在日本國內的要求向左,所以柳生俊的報告並沒有受到國內的重視。直到戰爭結束後日本實行全民非軍事化三十多年後,柳生俊的這封電報才得到日本當局的允許後進行了公開,那時人們才發現這封電報的軍事價值,如果當時日本就大力培訓特戰部隊,在戰爭後期就不會被韓雲華部的特種部隊打得找不到北,以致導致全域性糜爛不可收拾,如果那時日軍大本營採納了柳生俊的意見,那麼二戰亞洲戰場則會以另一種方式結束。
沈玉泉等人在張北縣會師後,立即率領部隊完成了對張北縣城守軍的合圍,留下部分部隊攻擊張北縣城後,沈玉泉率領部隊的主力南下張家口,並且在膳房堡地區和北上增援張北的山下旅團的主力相遇,在經過八個小時的艱苦戰鬥,終於在7月25日早晨6點全線擊潰了山下旅團,迫使山下奉文動用了僅有的三十多輛戰車和十幾架飛機前來接應。
由於戰士們都很疲憊,敵人又有飛機和戰車部隊的配合,所以沈玉泉無奈之下只好看著日軍的潰兵逃回了張家口,就連萬全縣的守軍也跟著潰兵棄城而逃了,沈玉泉所部兵不血刃地拿下了萬全縣。
沈玉泉和楊成武知道韓雲華那邊形勢危急,所以也顧不上讓部隊休整,傷員全部留在完全養傷,其他部隊則繼續追敵,爭取在7月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