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標聽說此事後,很是感激,便打算登門去拜訪湯顯祖,有人勸阻說湯某是“狂奴” ,不可接近,鄒不聽,執意拜會了湯顯祖。二人同是豪爽性格,又都是江西人,談起話來披肝瀝膽,大有相見恨晚之感,從此二人結下了長達十年之久的友誼。

不久,鄒元標赴南京上任,很快湯顯祖也結束了在禮部觀政(實習階段)的日子,被正式任命為南京禮部太常寺博士 ,主管祭祀禮樂之事。鄒與湯兩位知己,在一起遊南京秦淮河,登雨花臺,相伴去棲霞寺聽達觀大師講授佛法,閒暇時詩歌酬唱或閉門讀書,日子倒也過得逍遙自在。

自魏允貞李三才相繼來到南京後 ,很快鄒湯魏李四人便成了同道好友,尤其是湯顯祖與李三才,更是一見如故。二人同在禮部,曾聯手為明代第一忠臣方孝孺伸張正義造墓立碑。

清明時節,湯李二人相約去雨花臺,打算憑弔因拒絕給明成祖朱棣起草即位詔書而被殺害的正學先生 ,即方孝孺。然而二人踏遍雨花臺,也未尋到方的墓地,後經知情人指點,才知方家被誅滅十族,僅存一脈,如今尚有一女性後人,每年寒食節都會來此燒紙哭拜。二人找到該女子,女子向湯李二人哭訴說,自己淪落教坊,被迫做一名在籍的歌女,而先祖的墓地——,說 到 這 裡 ,她用手一指前方的兩株梅樹, 悲慼的說:“那梅樹便是標記,如今已被圈進了梅都尉家的花園,近在咫尺,小女子卻無緣掃拜!”

湯李二人聽後感傷不已,湯顯祖果斷地說:“我去勸那梅家歸還方家的瑩地,哪怕我出錢先買下!”李三才也動情的說:“我想辦法,將方家女子從教坊除名,還她一個自由身,日後也好嫁個人家。”數月後,梅都尉家讓出了雙梅樹下方孝孺的墓地,湯顯祖還特地在墓地原址修了祠立了碑,他聽李三才講,方家女子也已除了籍,現已嫁給了一個商人 。……為此湯曾寫詩記之, 詩題為《高座寺為方侍講築瑩臺四絕》,其一是“碧血誰裁雙樹栽,為瑩相近雨花臺。心知不是琵琶女,寒食年年掛紙來。”其二是“宿草悲歌日欲斜, 清明不哭怕梅家。不知都尉當年死,也似梅花近雨花。”

春江水暖,南京觀音門外的燕子磯,迎來了四位意氣風發的青年人,他們便是以氣節相許的鄒湯李魏。這燕子磯三面臨水,一面連岸,是一個天然的石島。因島的形狀像一隻欲飛的燕子; 故得名。相傳詩仙李白曾將燕子磯下的長江誤作酒河,欲跳下去飲個痛快。 四個人先是眺望 了一番江景,只見對岸波平,青山翠色,江面上數只小船,揚著白帆輕盈的駛過,和風拂面,令人神情氣爽。

東道主湯顯祖招呼家人,在石桌上擺好了酒菜杯筷及一碗熟雞,隨後笑呵呵說:“今日請三位喝酒那是有名目的!——”說罷一指鄒元標,“咱們這鄒老弟,榮升京城吏部主事了!”

魏允貞李三才聽了喜笑顏開,忙端起酒杯向鄒賀喜,鄒擺了擺手用調侃的口氣說:“我猜想,準是我那座師申大相國良心發現了,才有此一舉!本來嘛,我上疏六事,何罪之有?”

一臉豪氣的李三才含笑說 :“申時行此舉,調鄒兄回京,也算是長者風範了。”魏允貞笑著插話說;“我和南皋(鄒的大號)都是申老先生的門生,都屬於

那種惹事生非的,不大招老師喜歡。”說完話頭一轉,問湯顯祖說:“京城可有什麼新訊息?”

湯顯祖答話說:“眼下鬧得沸沸揚揚 ,便是那立儲君(立太子)的事。皇上私幸太后的宮女,生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