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1/5頁)
章節報錯
在長期的極左路線影響下,我們的社會對作者的精神權利簡直是不屑一顧!
歷史已經進入八十年代,那種忽視以至踐踏創作者精神權利的事件仍然屢屢發生。在下面將要談到的這個案件中,它已不是抽象的踐踏,而是動用鐵器硬碰硬地剷除了。
1987年1月,陝西驪山腳下,華清池邊,大型壁畫《楊玉環奉詔溫泉宮》正式落成。這幅壁畫形象生動地反映了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歷史逸聞,給華清池風景區增添了新的景觀。遊人們飽覽了驪山華清池的山光水色,聆聽了關於唐玄宗與楊貴妃的種種傳奇故事之後,又在壁畫前駐足品味,一飽眼福。
正名:精神權利(3)
細心的人在壁畫右端發現了這樣一行字:“丙寅秋張義潛作於驪山,史國霖、王權協助製作”,旁邊還有四枚印章,其中有張義潛的一枚印章和一枚銜章、史國霖和王權的印章。從這些印章和文字中,人們知道了壁畫的作者,對他們的藝術創造表示由衷的讚賞。
張義潛本人也多次來到壁畫前,長時間地凝視自己的這幅作品,那眼神,就像是在凝視自己心愛的孩子。
遊人們並不認識他。
“這個張義潛真不簡單!”
“楊貴妃就應該是這個模樣。作者把握住了她的性格和形象……”
當張義潛聽到遊人們這些議論的時候,心中便感到一種慰籍,一種鼓舞。那一行字和幾枚印章不僅是刻在壁畫上,同時也刻在了人們心中啊。它是對創作者的永遠銘記。
但是,8個月後的一天,張義潛突然聽到一個令人震驚的訊息:“張老師,快去看啊!有人把壁畫上的署名和印章剷掉了!”
張義潛匆忙趕到華清池。
真的,壁畫上的署名和印章不見了,只留下鐵器的創傷。
不該發生的故事真的發生了。儘管他預感到壁畫署名的爭議遲早會鬧出點亂子,但他怎麼也不曾料到華清池管理處會採取如此赤裸裸的強硬手段。
那是在1986年1月27日,華清池管理處與陝西省藝術研究所簽訂了一份壁畫創作協議書,後又續簽兩份補充協議。協議的主要內容是,華清池管理處委託省藝研所創作題為《楊玉環奉詔溫泉宮》的大型壁畫,由華清池管理處付給省藝研所繪製費三萬三千元。
協議簽訂後,省藝研所指派本單位畫家張義潛創作這幅畫。張義潛經過8個月工作,在臨潼完成了壁畫創作任務,並由史國霖、王權協助放大為×平方米的畫稿。
1986年10月中旬,華清池管理處組織有關部門人員和專家對畫稿進行審定,決定採用,遂將畫稿送長安縣大理石裝飾工藝美術廠進行腐蝕工藝製作。
在壁畫蝕刻過程中,張義潛在壁畫右端刻下了署名的一行字和四枚印章。他這樣做,經過了省藝研所的許可,但沒有徵求華清池管理處的意見。他認為沒有必要經過管理處同意。這是他創作的壁畫,他有權力在上面署名。作者在自己的作品上署名天經地義。但他不曾料到,這一行字在日後引起了多麼大的糾紛。
華清池管理處不認為張義潛具有署名的權利。他們說:這壁畫是我們委託省藝研所繪製的,是按照我們的旨意繪製的,我們是出了三萬多塊錢的。
為此,管理處召集省藝研所領導及張義潛等有關人員開會商議,但未取得一致意見。
接著,華清池管理處便採取了“斷然措施”,將那一行署名及其中的三枚印章剷掉。
望著壁畫上的創傷,張義潛覺得好似有人用鐵鏟在鏟削自己的心。他的心好疼好疼。他心疼的不僅僅是那19個字,不僅僅是這壁畫,而且是自己作為創作者所應當享有的權利,是藝術創造在我們這個社會應當得到的尊重。
張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