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的許崇智外,吳祿貞等幾個鎮統都僅僅是傾向革命而非自己人,不過其他軍官則大部分是復興會員。
雖然如此。楊銳也並不是很滿意,只是在看完名單後點火把紙片燒了,然後道:“對於這些人我們不要有太多的指望,我們真正能依靠的還是底層計程車兵、棚長、排長、還有隊官。這些人沒有出過洋。只能在國內的武備學堂混,更是要受軍中滿人的欺壓,他們受的氣比出洋的這些士官生多。現在圍著嚴州的新軍第八(湖北)、第九(江蘇)、第十二(蘇州)、第十(福建重建)、第十一(安徽)、第十四(江西),這六個這鎮只要我們一聲令下,他們明天就能舉義內亂,為什麼能做到這一點,就是因為我們在新軍的基層發展了勢力。
當然,回過頭來說。我不是不相信東京士官生的會員,只是他們一直不在我們系統之內。思想教育工作完全跟不上。他們到底是為革命而革命,還是為前程而革命沒有辦法去判斷。如果我們佔領了北京,滿清那幫勳貴被我們一鍋端了,各省的省會也被我們佔領,那麼他們不管是真革命假革命都會反正舉義,可要是計劃出了變動怎麼辦?北京城沒有拿下,到時候我們這二十一萬人分散在各處,很有可能會被滿清各個擊破。所以,我們只能依靠那些隊官、棚長、排長之類計程車官和士兵發動。這一點軍情局務必要貫徹到底!”
楊銳越說越是激動,最後那一句話特別的大聲,劉伯淵見狀起身大聲的道:“是!先生!”
“坐下吧!”楊銳和藹的道,“參謀部的計劃一出來,我是夜不能寐啊。只想了一個月才讓你過來。淵士,你的擔子很重,要讓滿清內亂,又要運動新軍,還要探知列強特別是日本的反應,最後滿清內部也要跟著。你的工作做的好,那麼事情就成了一半,你的工作做不好,那麼革命就會變的亂七八糟,不但國家不能統一,甚至革命也有可能失敗。”
劉伯淵聽楊銳把話說的這麼嚴重,那裡敢坐下,只是喊道:“一切為了革命!一切為了華夏!伯淵就是死也無悔!”
楊銳只見他把自己的擔憂當作是訓誡,知道他是會錯意了,於是道:“好,坐下!我說的只是我的擔憂而已,參謀部的計劃還在更改,但是最終的計劃如何還是要依靠軍情局的情報。特別是滿清臨近舉義的調動,我們務必要弄清楚,更要對清軍決策和調動進行干擾。”
“先生,現在我們已經在軍諮府安排了人,今年年初的圍剿就是我們獲知了滿清的整個作戰計劃而勝利的。現在滿清還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劉伯淵道。
“今年滿清只是小規模襲擾,他們的精力都是在整軍備戰,明年估計嚴州就難打了。”楊銳嘆氣道:“真不知道沂州那邊是不是可以分擔一部分嚴州的壓力,要是不能,到時候幾十萬新軍壓過來,那麼就要長征了。”
劉伯淵不知道長征是什麼,但細想這個兩個字,其實也就是流竄而已。只是見楊銳憂慮,他道:“先生,我們估計過,只要沂州發動,那即便是滿清不進攻只防守,也要牽制滿清三個鎮的兵力,還有萍鄉及其他地方,也要牽住滿清幾個鎮。”
劉伯淵只說著沂州和萍鄉。認為可以牽制滿清幾個鎮,即便如此也還是不夠的。算上已經在編明後年即可作戰的新軍,滿清全國將有二十九個鎮。十一個混成協,四十餘萬人,這基本上達成了當初在全國編練三十六個鎮的計劃。
參謀部判斷到總舉義的時候,圍在嚴州的新軍將有十到十二個鎮,加上那些巡防隊,兵力將在二十萬左右。楊銳的想法卻不是這樣的,滿清已經恨浙匪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