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求生大逃亡,災民逃亡主要有四個方向,首當其衝是河洛方向,那邊有存糧數百萬石的洛口倉,有富庶繁華的京城,數以百萬計的災民向河洛方向湧去。

第二個方向是江淮方向,這也是中原災民的傳統逃亡方向,江淮有足夠的水源,可以遠離旱災,水的誘惑成為災民們最大的期盼,何況天子還在江都,難道天子不管他的子民死活嗎?因此江淮地區成為災民們僅次於河洛的第二大目的地。

徐州也是一個方向,但逃亡去徐州的災民並不多,畢竟徐州沒有多少期待感,徐州官員也沒有怎麼準備,導致去了徐州的災民又轉道向北,向青州方向湧去。

青州便成了災民們的第三個方向,青州已是大隋最富庶的地區之一,那裡能分到土地,能吃飽穿暖,還能吃到羊肉和海魚,尤其最後一條給災民帶去致命的誘惑,不管是真是假,同樣以百萬計的災民向青州方向湧去。

短短半個月時間,湧向青州的災民就達八十萬人之眾。

在魯郡、在東平郡,在濟北郡,所有通向青州的官道上都是絡繹不絕的災民,扶老攜幼,挑著擔子,拄著柺杖,苦苦前行,過了鉅野澤後,沿途開始出現了一個又一個的賑粥大棚,有官府大棚,有民間大棚,大棚內有忙碌賑粥計程車兵和官員,災民們終於看到了生存的希望。

(未完待續。)

第571章 青州賑災

魯郡平陸縣,這裡是六個賑災縣中距離鉅野澤最近的一個縣,離鉅野澤不過二十餘里,這裡也是災民前往青州的最重要通道,平陸縣也就成了青州最大災民聚集點。

在平陸縣以北的官道兩邊曠野里布滿了一望無際的帳篷,綿延二十里,足足有兩萬座大帳,生活著三十餘萬災民,但這裡只是災民的臨時落腳點,他們在這裡進行甄別後,然後分散到青州內部各縣。

張鉉率大軍返回青州後,八萬大軍都先後投入到繁重的救災行列之中。

張鉉在數十名騎兵護衛下,在一頂頂大帳中穿行,男人們聚在一起商談著未來的生活,女人們則在忙碌洗衣,一群群孩子在帳篷之間捉迷藏玩耍,整個帳篷區充滿刺鼻的生石灰味道,到處塵土飛揚。

陪同張鉉視察帳篷區的官員是魯郡郡丞焦文木,焦文木年約五十歲出頭,十分精明能幹,他也騎著馬,一邊走一邊給張鉉介紹道:“現在災民基本上都是按照家族生活在一起,大一點家族一百餘人,小一點的家族也有二三十人,各家族推舉一名長者負責秩序,五個家族為一保,配一名官員十名士兵。”

“糧食情況如何?”

這是張鉉最關心的問題,每天糧食消耗驚人,一兩個月他們還能撐住,如果時間再長,恐怕他們也撐不住了。

“按照大帥的規定,六歲以下每天一合米,六歲到十六歲每天兩合米,十六歲以上每天三合米,吃飽是不可能,只能說勉強維持生存。不過鹽倒是足夠,高密郡鹽場昨天送來五萬石鹽。”

“帳篷夠嗎?”張鉉又問道。

他們這次攻打盧明月和黎陽倉,先後繳獲了十幾萬頂帳篷,帳篷是他唯一有多餘的救災物資。

“帳篷目前倒是夠了,現在就怕更多的災民湧來,真有點吃不消了。”

“那就要加快疏散。我昨天在須昌縣給韋長史說過,災民在六個救災縣呆的時間不能超過五天,必須儘快疏散到各縣,現在進度很不理想,很多災民在救災點竟然呆了七天,還有超過十天未疏散的,這樣下去會爆發瘟疫,現在是春天,要格外當心疾病流行。”

“請將軍放心。我們會加快疏散進度!”

這時,張鉉翻身下馬,鑽進了一頂大帳,大帳內似乎正在開家族會議,這是個中等家族,約四十餘人,老老少少聚集一帳。

帳內人忽然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