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土地兼併不容迴避的事實,造成自耕農越來越少的原因不僅僅是關隴貴族大量兼併土地,同時還包括李氏皇族對土地的大量佔有,僅天子李淵的皇莊就有十幾處,佔據良田超過十萬頃。

在兵源枯竭,自耕農即將消亡之際,為了挽救王朝,李淵當然不可能割李氏皇族的肉,他也就不得不對關隴貴族下手了。

李淵視察之處原本是一座莊園,佔地近五千頃,原本屬於獨孤家,在遭遇暴風驟雨式的清算後,獨孤家的一切痕跡已不復存在,圍牆被拆除,倉庫、管家和莊丁的住處也被夷為平地,變成百餘軍戶的聚居之地,這五千多頃良田也是第一批被獎賞給了士兵,約八千將士從中受益。

李淵在數十名侍衛和官員的陪同下來到一戶農家前,一個老者戰戰兢兢上前磕頭,“小民叩見皇帝陛下。”

李淵溫和地笑問道:“是你兒子從軍嗎?”

“正是,小民的次子從軍,得到了五十畝土地的賞賜,兒子便讓小民來替他耕種。”

李淵回頭問跟隨的官員,“土地對嗎?”

雍縣縣令賈元朝連忙道:“微臣專門核對過,他兒子是校尉,兵部核准的賞賜土地是五十畝,完全正確。”

李淵點點頭,又打量一下週圍的土地,已經鬱鬱蔥蔥長滿了麥苗,他欣慰地問道:“老丈,這些土地都是你的嗎?”

老者指左面一片道:“回稟陛下,這邊五十畝是小民的土地,那邊三十畝是另一家軍戶的賞賜,他們家在上郡,過來不方便,就由小民替他們耕種,拿三成收穫作為小民的補償。”

李淵見一望無際的土地上都種滿了麥苗,又問老人道:“這大片良田都是像你這樣的軍戶種的嗎?還是有一部分是原來佃農種的?”

“基本上都是我們種的,原來的佃農基本上都搬走了,這些土地既然已經換了主人,他們當然要走,我們沒有人願意他們留下來。”

“為什麼?”李淵不解地問道。

“陛下,這些佃農很過分,他們說這些土地自己已經耕種了幾十年,田埂邊埋著他們的祖先,該怎麼種都由他們說了算,就好像這些土地是他們的一樣,我們普遍擔心把他們留下來,時間久了,這些土地就會變成他們的了,趕也趕不走,所以我們寧可擱荒也要把他們趕走,好在軍隊支援我們,幾百戶強硬佃戶都被趕走了。”

李淵的臉色有點難看,他原指望軍戶和佃戶能和睦相處,卻沒想到這些小民如此現實,在自身利益上一點也不含煳,更重要是,他明明知道今天接見的幾戶農民都是官府事先安排好的,否則隨行官員怎麼會知道這些軍戶的確切資訊,連這些事先安排的軍戶都這樣極端自私,更不用說其他軍戶了。

李淵心中又是惱火,又是無奈,他只得對老者道:“給你兒子寫信,讓他好好為大唐戰鬥,不要辜負了朕的一片苦心。”

。。。。。。。。。

離開莊園,李淵又轉道前去仁壽宮,仁壽宮是隋文帝楊堅修建的一座避暑行宮,修建得金碧輝煌,耗資巨大,雖然楊堅本人就駕崩於仁壽宮內,楊廣登基十幾年來從不涉足一步,但李淵卻並不在意,他下令官員重新修繕仁壽宮,並作為自己的避暑行宮,又依照秦王李世民的提議,將它改名為九成宮。

不過李淵登基以來便遭遇了連續不斷的內憂外患,使他一步也無法離開長安,這還是第一次前來扶風郡,第一次下榻他的行宮。

千餘騎兵護衛著李淵的龍駕在山道上的緩緩而行,低緩的山道上鋪了平整的石板,使得車駕並不顛簸,兩邊大樹濃密,格外幽深涼爽,山風拂面,將初夏的暑氣一掃而光。

不過李淵的心情卻不太好,他在生長子李建成的氣,李建成從年初起就在扶風郡處理佃農逃亡事件,一直就駐紮在雍縣,可聽說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