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之上,眾臣議論紛紛,皆因朱楩舊事重提——南北榜案。然而,昨天他提及此事時,老朱卻毫不客氣地打斷並制止了他。當時在場的僅有燕王三子和朱允炆。如今,朱楩卻在大庭廣眾之下直接表明立場。

朱楩並非不瞭解,如果此案件被翻案,那麼朱元璋就不得不承認,他為了維護南北統一的大局,必須讓這些人揹負罪名。這樣一來,朱元璋就會被視為無情之人。因此,朱楩並沒有提出重新審判或徹底調查此案,而是表示對於這些考官和學子而言,他們確實有罪,但懇請皇上饒他們一命,將他們發配至邊疆地區,讓他們為國家做出貢獻。

本來朱楩今日是沒打算提這件事情的,因為在他看來,那些被捲入南北榜案的官員和學子與自己並沒有什麼交情或利益關聯,完全沒必要為了他們去惹怒老朱。

然而,或許這一切都是機緣巧合。今天老朱終於達成了他最期望的結果和安排,同時也讓朱楩意外地獲得了淡泊名權的美名。

,!

既然這樣,那就乾脆讓他多贏得一些大臣們的好感吧!要知道,在昭獄裡關押著的可是劉三吾、白信蹈以及張信等一眾曾在科舉中名列前茅的人物,他們可都是當時的狀元。

對於這些人最終的命運,百官們都格外關注。畢竟,他們的結局直接反映了文官們在朝廷中的地位。如果皇帝決定將他們處死,那麼朝堂上的風氣將會明顯傾向於重武輕文,意味著文官們僅僅是皇帝用來鞏固統治的工具而已。

朱楩心裡的小算盤其實打得很響,今日這局面,老朱定然不會拒絕。畢竟他已經達成了某種目的,自然需要給出一點甜頭。朱楩的請求並不算是過分,至少對於老朱家來說並沒有任何損失。

既承認了老朱的明察秋毫,又展現了老朱老年時期的寬仁。這樣一來,不僅讓朱楩贏得了朝臣們的好感,使得之前的安排更加順利,而且還能讓這幾個人繼續在邊疆發揮餘熱,可謂是一舉多得。

老朱似乎看透了一切,嘴角微微歪斜,露出一絲笑容:“既然岷王也替他們求情,那就饒他們不死吧。不過,削去他們的一切職務,貶為庶民。至於將他們發配到哪裡,就由太孫來決定吧。”

朱楩心頭微微一愣,暗自感嘆道:“老朱不愧是老朱啊!”朱元璋絕不允許任何人試圖指揮他,更不會容忍他人藉機左右他的決策。當朱楩提議讓劉三吾和白信蹈等人前往邊疆或安南時,朱元璋巧妙地將決定權交給了朱允炆,讓這位大孫子來做最終決定。無論是讓這些人留在京城,等待朱元璋百年之後重新啟用,還是派遣他們去別處擔任小官職,朱元璋其實並不在意。

這樣一來,朱楩原本想要透過這個提議贏得名聲並獲得朝臣們好感的計劃,卻被朱元璋巧妙地轉化成了將真正的好處分配給朱允炆。由朱允炆來決定這些人的命運,既能夠讓當事人劉三吾、白信蹈等人感激涕零,也能在未來重新啟用他們時贏得一眾文官的尊崇。這種帝王般的深思熟慮,使得朱楩原本計劃又吃肉又喝湯的局面,變成了一鍋肉湯只有一碗可分的局面。不得不說,朱元璋的手段實在高明。

:()大明好王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