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中一座宏偉壯麗的大雄寶殿。

入石門為罩門,門樓上的出簷、瓦壠的吻獸,都用漢白玉雕成,雕鑿細巧。石門兩壁各浮雕四天王像,大小與真人相仿,形態多姿,線條清晰。這裡券頂刻著三大朵佛花,東西宮壁各雕慈氏、普賢菩薩和佛教〃八寶〃。所有大理石壁面和券頂,佈滿了佛教題材的雕刻裝飾和用梵文鐫刻的經文,字型端莊,雕刻剛勁挺拔,技藝精湛。整個地宮雕刻主從得當,輕重分明,虛實配合,在視覺上富有節奏感。

然而殿中兩側堆滿了金銀器,玻璃器,秘色瓷器,石質器,鐵質器,漆木及雜器,珠玉寶石等無數,還有大批紡織物品。地宮盡端還有金花錫杖,數件宮廷專用瓷,四件珍藏佛指舍利的八重寶函。

但讓方圓最為震驚不是這些寶函,而立於殿中的那一尊銅鼎。從銘文可知,這是夏王大禹劃分天下為九州,令九州州牧貢獻青銅,鑄造的九鼎,也叫太古九鼎,這是其中之一為“坤天鼎”象徵大地。方圓驚的是為何佛教地宮存有九鼎之一的“坤天鼎”,更驚的是,此鼎好似跟他有著千絲萬屢的聯絡,特別是九龍鼎,隨之抖動,祭出九龍鼎,感覺鼎上一龍更似突飛沖天之感,絲絲抖動。

此時方圓無法理解,更沒有時間去想,先收了它吧。一個感應那鼎進入他的混沌小世界之中。

方圓看著驚呆的眾人,說道:“大家不要亂動這裡的一物一石,這是國家和人民的,我們無權擁有,但為了計劃,可以隨手取幾個器物”。

戴衛平問道:“那我們如何才能到達大雁塔那些真者是否被困這裡呢?”

本是學建築學的方圓憑對建築的理解,分析道:“如此浩大的宮殿,我想這上面因是一片空地,而大雁塔應三處通道中的一處中室或前室相接,我們進來之處,已經查探過了,僅剩兩道”。

凝香驚慌的說道:“還要去另外兩處啊,如遇上更歷害的什麼陣法怎麼辦”。

方圓哈哈笑道:“凝香,你可是仙界的仙人啊,怎麼也會害怕啊,放心好了,地宮設定陣法為何,防止別人進來,但我們現是在地宮之中,要出去你說會難嗎?”

話說大慈恩寺,著名的佛教寺院,唐代長安的四大譯經場之一,也是華夏佛教法相宗的祖庭。大慈恩寺建立於唐太宗貞觀二十二年,是唐貞觀二十二年太子李治為了追念他的母親文德皇后而建。大慈恩寺是唐長安城內最著名、最宏麗的佛寺,它是唐代皇室敕令修建的。唐三藏,曾在這裡主持寺務,領管佛經譯場,創立華夏佛教宗派之一。寺內的大雁塔又是他親自督造的。經過一番“瞻星揆地”的測量定位工作,最後制定了“像天闕,仿給園;祗樹給孤獨園之略”的建造方案。整個工程,“窮班孿巧藝,盡衡霍良木”,“文石、梓桂、橡樟、並櫚充其材,珠玉、丹青、赭、金翠備其飾”。按照設計,寺院建成之後將是“重樓復殿,雲閣洞房”,總共有十餘院1897間,“床褥器物,備皆盈~滿”。

寺院山門內,有鍾、鼓樓對峙,中軸線之主體建築依次是大雄寶殿、法堂、大雁塔、玄奘三藏院。寺內更多座藏經閣。

大而雁塔是樓閣式磚塔,塔通高64。5米,塔身為七層,塔體各層均以青磚模仿唐代建築砌簷柱、斗拱、欄額、檀枋、簷椽、飛椽等仿木結構,磨磚對縫砌成,結構嚴整,磨磚對縫堅固異常。塔身各層壁面都用磚砌扁柱和闌額,柱的上部施有大斗,在每層四面的正中各開闢一個磚拱券門洞。塔內的平面也呈方形,各層均有樓板,設定扶梯,可盤旋而上至塔頂。一層二層多起方柱隔為九開間,三四層為七開間,五六七八層為五開間。塔上陳列有佛舍利子、佛足石刻、唐僧取經足跡石刻等。

而以大雁塔為中心,東側,是地域特色的具有公益性質的文化場所〃戲曲大觀園〃。西側,突出園林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