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孝孺的回答好像有些無禮,至少不像以前那樣對皇帝那樣謙恭了。

永樂不以為意,繼續笑道:“恐怕還是你到都察院呆久了,也學會了風聞言事,不看事實,什麼都靠主觀臆測。”

方孝孺肅然答道:“風聞言事是太祖皇帝陛下賦予御史們的神聖職責。頭可斷,血可流,直言進諫的職責不可丟。”

永樂也沒有被方孝孺的義正辭嚴所迷惑。世界上的兩面人他看了海了去了,好多人都是說的比唱的都好聽,可是結果呢……

他開始變臉,說道:

“正學先生,朕本來想討論交趾善後之事。既然你糾纏著御史職責不放,朕今天就犧牲犧牲所有大臣的時間就和你理論理論。”

“你們都察院的那幾個御史,不是嫌張輔搞的不行嗎?當年張輔他們豆腐還沒磨完,你們就急著卸磨殺驢。”

“明日,你們都察院曾經參與彈劾張輔的那幾個傢伙,就和練子寧一起,到廣西都司韓觀軍前效力,收復交趾。讓天下人看看,朕的御史們不僅能風聞言事,還可以遠赴萬里殺敵,牛逼得很。”

“等你們凱旋之時,朕不僅要給你們接風洗塵,還要向天下下罪己詔,為你們正名。否則,你們都察院可以關門了,朕剛好準備在那裡養幾頭豬,過年時殺了吃。”

看著方孝孺慢慢端出了傳說中的御史不死不休的死磕氣勢來,永樂的戰鬥激情也在一步步地被激起,話裡自然也多了些怒氣,心裡也多了一些樂趣。

幾個御史聽了,一下子八魄去了七魄,怪不得皇帝突然通知他們參加小朝,原來在這裡等著他們。

方孝孺見永樂動了怒,覺得對方慢慢被自己牽著鼻子走了,心下有些得意。這正是他要的結果。

他頓時信心大增,決定繼續死磕下去,說道:“陛下還是在翻舊賬。駿馬日行千里,耕田不如年。御史雖然能犯顏直諫,卻不會上陣殺敵。陛下如此為難御史,就不怕群臣議論,天下人笑話嗎?”

永樂也繼續變臉,加大嗓門,霸道地回應道:“朕自從之國遼東以來,一向特立獨行,雖千萬人吾往矣,何懼幾隻蒼蠅嗡嗡叫!”

永樂皇帝動怒,整個朝堂,甚至整個大殿似乎都在顫抖。

方孝孺毫不畏懼,也大聲回頂:“身為御史,犯顏直諫,死得其所,也是臣的使命。”

永樂這時突然轉變了思路,沒有繼續暴走,而是冷冷一笑:“你他媽的就是一條會讀四書五經的瘋狗。”

聽皇帝爆了一句粗口,方孝孺氣得差點背過氣去。何曾有皇帝敢罵大儒?真是士可殺不可辱!

大殿上曾經受到方孝孺打擊的宗室個個心花怒放,比在秦淮河點了個花魁還爽。有的憋不住,甚至“撲哧”一聲笑了出來。

永樂沒有理會這些花絮,只是繼續說道:“朕還有好多國事要決斷,懶得和你一般見識。工部尚書何在?”

工部尚書陳迪立馬戰戰兢兢站了出來,正要為方孝孺幫腔,永樂卻不想給他半點開口的機會。

只聽他又是一聲怒喝:“工部尚書陳迪坐視黃河、運河失修,嚴重失職,著廷杖三十,逐出朝堂,永不敘用。”

畢竟皇帝是一把手的祖宗,在朝堂上有一霸手的超然地位,只是不是傻子、不是啞巴,壟斷話語權輕而易舉。

方孝孺立即嚷道:“陛下這是對建文舊臣懷恨在心,巧立名目,挾私報復。”

陳迪是方孝孺推薦給建文的削藩舊臣,政績確實差了些,永樂突然對陳迪發難,也是找準了突破口。

但是一損俱損,方孝孺只能努力裝出帶頭大哥的範兒來,作螳臂擋車之舉。只是他此舉不僅失去了昔日的謙謙君子範,也進一步坐實了他結黨營私的嫌疑。

永樂又是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