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的關係,使每年的農時正確,不出差誤。

帝堯到了晚年的時候,知道自己年歲已老,到了該傳位的時候了,而這時,他卻是沒有發現一個可以繼承他帝位的人選,在大臣的建議下,帝堯知曉了虞舜這麼一個人,經過多年的考驗,終於認可了虞舜,最終將帝位傳給了虞舜。

虞舜執政以後,便有了一系列的重大政治行動,一派勵jīng圖治的氣象。

他重新修訂曆法,又舉行祭祀上帝、祭祀天地四時,祭祀山川群神的大典;

還把諸侯的信圭收集起來,再擇定吉rì,召見各地諸侯君長,舉行隆重的典禮,重新頒發信圭;

他即位的當年,就到各地巡守,祭祀名山,召見諸侯,考察民情;

還規定以後五年巡守一次,考察諸侯的政績,明定賞罰,可見舜注意與地方的聯絡,加強了對地方的統治。

虞舜的治國方略還有一項是“象以典刑,流宥五刑”,在器物上畫出五種刑罰的形狀,起jǐng戒作用;

用流放的辦法代替肉刑,以示寬大,但又設鞭刑、撲刑、贖刑,特別是對不肯悔改的罪犯要嚴加懲治,虞舜把歡兜流放到崇山,把三苗驅逐到三危,壞人受到懲處,天下人心悅誠服。

帝堯在位之時,爆發過大洪災,而那時,帝堯任命鯀來治水,鯀忙碌了九年卻沒有任何進展,而且還讓族人死去了不少。

虞舜接位之後聽聞這件事,頓時大怒,直接將鯀斬了,鯀被斬之後,卻再沒有找到能夠代替鯀去治理水患的人,而這時的洪荒還經常爆發大洪災,最後有大臣舉薦鯀的兒子——禹,讓他來治水。

禹,名叫文命,禹的父親是鯀,鯀的父親是顓頊帝,顓頊的父親是昌意,昌意的父親是黃帝。

禹,是黃帝的玄孫,顓頊帝的孫子,禹的的曾祖父昌意和父親鯀都沒有登臨帝位,而是給天子做大臣,禹幼時曾得神人傳授,習得一身本事,他為了治好水患洗刷父親的恥辱立即與益和后稷一起,召集天下百姓前來協助。

他視察河道,並檢討父親失敗的原因,決定改革治水方法,變堵截為疏導,親自翻山越嶺,淌河過川,拿著工具,從西向東,一路測度地形的高低,樹立標杆,規劃水道。

他帶領治水的民工,走遍各地,根據標杆,逢山開山,遇窪築堤,以疏通水道,引洪水入海。

禹為了治水,費盡腦筋,不怕勞苦,從來不敢休息。

他與塗山氏女嬌新婚不久,就離開妻子,重又踏上治水的道路。

後來,他路過家門口,聽到妻子生產,兒子呱呱墜地的聲音,都咬著牙沒有進家門。

第二次經過的時候,他的兒子啟正抱在母親懷裡,他已經懂得叫爸爸,揮動小手,和禹打招呼,禹只是向妻兒揮了揮手,表示自己看到他們了,還是沒有停下來。

第三次經過家門時,孩子已經十歲了,跑過來使勁把他往家裡拉,禹只是溺愛的摸了摸孩子的頭,告訴他水未治平,沒空回家,而後便離開了。

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一直被人傳頌,讓人欽佩。

禹在治水時常遇到大山的阻攔,禹就組織萬民開山,但是人力有限效果不是很好,禹很是煩惱。

於是有人建議他求助仙人,於是闡教二教弟子紛紛現身,來助禹治水。

而在禹求助仙人之時,禹也受上天垂憐,得到開山斧,從此禹劈山裂土,開山洩洪,一往無前,無所阻擋。

由於禹治水成功,舜帝十分高興,於是把禹作為帝位的繼承人。

十七年之後,舜帝逝世,禹順利繼承王位,成為人族共主。

在治水的過程中,禹走遍了天下,對各地的地形、習俗、物產,都瞭如指掌。

禹重新將天下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