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滿了陣亡的軍校生的名字,忠烈祠裡面供奉著他們的靈位,軍校沒有要求每一天都要去看望他們,但是每一天都會有軍校在讀學生或者是從軍隊裡面得了空回來的畢業生去看望他們。
每到了重大的節假日之時,在那之前。也會有軍校學生自發組織的活動,軍校方面組織的活動只有是清明節公祭活動和軍校學生入校、畢業大會,除此之外都是學生們和畢業生們自發組織的祭祀活動,總而言之,英雄紀念碑每一天都有人鞠躬致意,忠烈祠的香火常年不絕。
正是因為軍校學生達成了全軍表率的要求,所以府兵和靠著戰功晉升的軍官士兵對於軍校生的敵視才漸漸的消失,要知道,第一屆軍校畢業生進入軍隊服役的時候,可是寸步難行。所有的府兵和府兵出身的軍官將軍都沒有好臉色給這些軍校生看。一直到軍校生上了戰場表現出他們的剽悍的時候,這些人才目瞪口呆的接受了軍校生的存在。
只要是一支有著軍校畢業生存在的軍隊,就不存在戰敗這一說,或者戰勝。或者戰死。沒有戰敗這兩個字。
這句話也不知道是什麼時候被傳揚開來的。但是這句話是確確實實的傳揚開來了,並且是從軍隊裡面傳揚開來的,那麼它的源頭。就一定是軍校學生在戰場上的表現了,軍校學生用他們的生命捍衛了軍校的尊嚴,也捍衛了他們自己的尊嚴,極高的死亡率,永遠戰鬥在第一線的身影,奠定了軍校畢業生不可動搖的位置。
以至於到了後來,大唐有男兒的家庭產生了嚴重的兩極分化,一種是極其支援孩子報考軍校的家庭,他們非常支援孩子的舉動,支援還自曝考軍校,為國奮戰,一旦進入了軍校,這個家族將具備著無上的光榮,若是戰死,更是可以得到軍校永遠的撫卹;另一方面,一部分家庭打死都不願意讓孩子報考軍校,因為進入軍校意味著死亡,要麼大富大貴,要麼死,那些家長並不希望孩子大富大貴,只希望那個他們平平安安,他們接受不了白衣披身的那一日到來。
這種兩極分化嚴重的觀念不是蘇寧可以玩轉的,但是隻要他們都承認軍校的存在是利國利民的,那就夠了,事實上,這也是被普遍承認的,雖然有些家庭不願意讓孩子進入軍校,可是卻也不妨礙他們尊敬著軍校出來的血性漢子,軍校出來的都是好男兒,如果可以不用死的那麼慘烈,就更好了。
不用死的那麼慘烈?不死的那麼慘烈哪來的大唐赫赫威名?
看著眼前那些衣衫襤褸面色極差乃至於奄奄一息的透過考生,蘇寧的心中突然有些感觸,現在他們只是累了,傷了,不至於死掉,可是有朝一日,當他們的父母看到一罈骨灰和他們的衣甲之時,又會是如何的老淚縱橫?軍校學生註定要在戰場上譜寫屬於他們自己的華麗樂章,用生命譜寫……
他們現在是活生生的人,三年之後,他們中的一部分會成為骨灰,五年之後,他們中的一半會成為骨灰,十年之後,除了少數人可以成為大唐軍中的柱石,絕大部分人都將成為骨灰,長眠於地下,一千人裡面,能否有五十個人活到十年之後?活到李靖卸任的時候?不知道到了那個時候,自己會有什麼樣的感慨呢?
蘇寧搖了搖頭,走進了指揮部,要準備面試了,面試的過程不會很長,但是問題不少,尤其是直擊他們內心深處的問題,那些讓他們的所有幻想都破滅的問題,讓他們面臨生與死的抉擇,這個時候,再看看他們是否真的準備好了馬革裹屍,如果露出一點點的遲疑,都會被判為不合格,不予錄取。
那些內定的將門子弟們,能否有這些人一半的堅強?那些牛叉的父親,為何生出來的都是犬子?誰說的虎父無犬子?縱觀歷史,虎父們總是生出個犬子為禍人間,也不知道是報應,還是註定的?
軍校,不是你們過來混資歷的地方啊,那些三個月軍訓無法堅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