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科舉,科舉裡面有相當一部分的名額被世家大族所霸佔,更有甚者不少寒門子弟主動投效,願意做門生故吏,以此換取更高的官位。

所以這種情況的發生使得李二陛下尤為不爽,前隋就發生過這種事情,朝堂上全是世家大族的人,都是為世家大族服務的,隋煬帝當然覺得相當不安全,相當沒有安全感,於是乎才會有後來的一系列舉動,為的都是從世家大族手上奪回官員的選拔權和任免權,李二陛下在當時是屬於世家大族的,但是如今,他深刻的體會到了隋煬帝的感受。

都是為了和世家大族做鬥爭啊,要是不把這些毒瘤剷除了,大唐遲早也會成為第二個大隋,之前對范陽盧氏的打擊並不足以造成世家大族的實質性損失,雖然范陽盧氏被打擊的很慘。但是也沒有傷及根本,李二陛下沒辦法傷其根本,其餘的制裁者們自然也知道這樣做對於他們完全沒有好處,自然也不願意這樣做。

世家大族內部雖然齷齪甚多,但是他們都有一個底線,就好比漢末三國時期群雄鬥爭的時候,無論什麼時候,都不能允許外族人參與,那是漢族自己的霸權爭奪,只有漢族人才能被認同。要是別的人參與進來。會很不爽的,所以無論什麼事情的北方霸主和南方霸主,都不會忘記和北方遊牧民族以及南方蠻族鬥爭。

公孫瓚的白馬義從就是為了對付當時的鮮卑等族而誕生的三國唯一的弓箭騎兵,一手奔射技術冠絕三國。也正是因為此公孫瓚把遊牧民族打得哭爹喊娘。被他們喊做白馬將軍。相當敬畏。

公孫瓚死了以後袁紹接管北方霸權,他繼承了公孫瓚未竟之業,無論在什麼時候都有超過十萬人的軍隊是邊防軍。無論什麼時候都沒有動用戍守在邊境的邊防軍,就算是官渡大戰時期也沒有動用過這些邊防軍。

袁紹被曹操打敗之後曹操繼承了北方霸主的地位,自然而然的也承擔起了北方霸主的義務,那就是對北方蠢蠢欲動的遊牧民族的進攻與防守,為此才有建安十三年荊州之役之前消滅烏丸的大戰,也就是那一戰,曹操的殺手鐧虎豹騎大顯神威,直接幹掉了烏丸首領,也因此,曹操損失了最重要的謀士——郭嘉。

但是無論是荊州之戰還是後來的漢中之戰關中之戰,什麼時候曹操也都沒有動用北方邊防軍去南下作戰,或許兵團調動很常見,可是保持十萬人以上的邊防軍規模是必須的,曹魏時代最著名的邊防大將有兩個,一個是田豫,一個是梁習,雖然他們都聲名不顯,但是都是真正的邊防大將,保住了曹魏多少年的邊境平安。

至於南方也是一樣,東吳屢屢對山越族用兵,從孫策時代一直到東吳滅亡時期,貫穿整個東吳歷史;蜀漢也一樣,諸葛亮對南中孟獲用兵,也是持續了很久,南方邊防大將也有數人,都是要保住漢家江山,絕對不讓外族人參與進來的漢民族英雄。

對於他們,蘇寧都是尊敬的。

漢民族很好地繼承了這個傳統,無論何時,也不忘記對外人的警惕之心和厭惡,雖然也有過作死的時代,自己把自己搞死,比如宋代,但是絕大部分時期,對外作戰都是重中之重,誰也不能含糊。

想當初趙武靈王率趙軍主力和匈奴接戰的時候,秦軍也有相對應的舉措,一開始是戍守在雲中九原城,停止對趙國的用兵計劃,並準備一旦趙軍戰敗就頂上去接替趙軍和匈奴繼續作戰,秦王也指示如果趙軍有需要,可以提供糧草;最終趙軍大破匈奴,經過九原城的時候,秦軍為之歡呼,由此可見,在那個時候,他們都是華夏一族的勇士。

世家大族也繼承了這個傳統,有外敵的時候,幾個大家族聯合起來對抗外敵,毫不含糊,面對李二陛下的犀利進攻和狂風暴雨般的打擊,世家大族也聯合起來做出應對,只有在李二陛下停手之後,才聯合起來召開了一次大會,對盧氏的莽撞舉動做出檢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