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地位的下滑,李二陛下在看到了蘇寧的奏摺之後也突然意識到任其發展下去會非常不利,於是著手展開戰死士兵善後事宜的安排,這個安排,在世界上都是第一次。

這些惠及下層普通百姓的政策實施之後,朝廷才發現社會上的問題居然如此之多,如此之大,導致他們引以為傲的“文景之相”簡直不堪一擊,大唐朝廷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沉默和反思之中……

這一切的源頭,就是這一次的軍事大學葬禮,葬禮上,李二陛下作為皇帝親自講話,李靖作為祭酒親自講話,牛進達作為率軍出征的主帥親自講話,認錯,向失去孩子的老夫妻表達誠摯的歉意。

葬禮進行的極為隆重,招魂幡設的到處都是,各種供品果品放滿了忠魂祠內外,這周圍也站滿了穿著白衣為學子們送行的人,場面隆重,卻非常安靜,安靜的讓人想哭,老夫妻們低聲的啜泣更加劇了人們心中的哀傷,而就在這時,天降大雪,這是短時間內的第二次降雪了,彷彿就是為了軍校的學子們而降雪的……

伴隨著“魂歸來兮”的法事聲音,學子們的靈位莊嚴而又肅穆的入駐了忠魂祠,第一炷香有李二陛下點燃,隨後,所有人都獻上了一炷香,再之後,英雄紀念碑上的名字也得到了所有人的三鞠躬……

整個過程,只聽得見“魂歸來兮”的聲音,而聽不到別的說話聲,大家都靜靜地,生怕吵醒了長眠的學子們……

魂歸來兮……(未完待續。。)

五百四十 療養院的設想

人死不能復生,正如同人無再少年一樣,是不可逆轉的,時間會一如既往的往前推進,人只能默默的前進,留下無盡的遺憾。

學子們的葬禮結束了,忠魂祠迎來了第一批入駐者,英雄紀念碑上也刻上了第一批名字,但是正如同蘇寧之前所說的,他是多麼的希望,忠魂祠裡面永遠沒有靈位,英雄紀念碑上永遠沒有名字,那樣就意味著,沒有人死去,沒有人犧牲。

軍校的學子們都是朝氣蓬勃的年輕人,年輕氣盛的未來的支柱,他們每一個人都有過人之處,好好兒的調教一下足以擔當大任,但是卻過早的付出了性命,這就使得軍校的領導者們不得不為這些原本不該死去的學子們做考慮。

葬禮後的第二天,軍校條例修改版問世,經過慎重考慮,軍校高層對軍校條例做出一番修改,包括軍校招生不招收獨生子,報名者必須提供自己不是獨生子的證據,以及當地政府的憑據,這樣才可以報名,否則沒有報名的資格,招生人員也需要仔細核查,一旦出現失誤,招生人員需要負全責。

第二,今後軍校學子出征打仗將混編入正規軍隊擔任下級軍官,不再作為絕對主力出戰,不再將軍校學子當做士兵出戰,而且第一學年內不允許出戰,第二學年開始方准許出戰,出戰之前務必得到教官的許可,不合格者也不得出戰。

這兩條規矩多了不少人情味兒,得到了軍校教員和教官的一致認同。學子當中也有一大批的支持者,不得不說,這是成功的,這是用教訓換來的改革,當然,除此之外,還有更多的其他的改革措施在醞釀中。

蘇寧沒來得及回家,就被李二陛下喊到了皇宮裡面,和一眾心腹大臣一起商討關於戰死士兵的安置條例,在經歷了軍校學子的這次葬禮之後。李二陛下坦言道:“這次的事情。對於我而言,感觸相當大,我從未設想過一個士兵戰死之後,會對他的親人帶來什麼樣的影響。一個家庭會因此而崩潰。一個家族將因此而絕後。這是大唐不應該發生的事情。

國朝還沒有到要將獨生子送入軍隊的地步,今後,大唐要規範徵兵條例。府兵入府的首要條件就是家中尚有男丁,並非獨生子,獨生子可以不服兵役,另外,就要請諸位愛卿討論一下戰死士兵的後事安排,他們的家人,他們的後代該如何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