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從而達到皇族和士族共同治理天下的目的,皇族離不開士族,士族卻可以隨時隨地的另投明主,以求飛黃騰達,這也是多少年來世家大族存在的根本原因。
可是這一次不僅僅是山東頂尖士族崔盧鄭王沒有了,就連其他士族存在的根本意義也快沒有了,蘇寧這個屠夫惡魔居然改良了造紙術。發明了活字印刷術。使得原先千金難求的一本書現在居然只要五文錢到十文錢左右就可以販賣出去了,連最普通的販夫走卒哪怕是個乞丐,都有辦法買一本書,雖然不知道識不識字。可是。可是這已經很糟糕了啊!
文化壟斷被打破了。朝廷掌握了這個技術,然後把書本向全天下大肆售賣,用不了多久。全天下都會充斥著儒家經典、道家之術、法家奧義、兵家法門,文化的壟斷是做不到了,那麼最後一道防線!老師!這是一道非常重要的防線,有了書還不算,這年頭一千個人裡面也就兩三個人可以識字寫字,沒有老師教那些不識字的人識字,就算有了書本那也就和擦屁屁的紙是一樣,就是個擺設。
可是呢,蘇寧還有第三招兒,把崔盧鄭王旁系子弟全部納入了教育系統內,以大儒、孔門嫡傳孔穎達為第一教授的師範學校被設立起來,專門把這些犯了錯誤但是罪不至死的旁系子弟給送進去,還有一些被強迫把族中旁系子弟送給朝廷的山東中小士族,他們聚在一起湊了一個相當龐大的識字群體,送給孔穎達,把腦子洗洗乾淨,然後送到地方開始普及教育!
普及教育!這小子居然要普及教育,一千個鄉一千個鄉的普及教育,只要願意識字願意學習的人,哪怕是五六七十歲的老傢伙們也能抱著本書去蒙學堂學習識字,然後把那個什麼《三字經》,改良版的《千字文》,還有什麼《龍文鞭影》,族中老者們誦讀了一遍,頓時驚為天人,無論是韻腳還是讀音,都對於識字有很大的幫助。
目前整個關中已經普及了百分之八十,華北普及了百分之四十,山東之地普及了百分之四十,蜀中普及了百分之六十,江南之地目前只有襄陽和金陵二地獲得了普及的資格,多少家庭歡欣鼓舞的要把孩子送過去讀書識字?還有,還有配套措施,科舉考試大改革,把朝廷需要徵召的職位列舉出來,然後去考,達到了那個職位的標準之後,就可以獲得被錄取的資格,然後等待朝廷尋找該職位在某地的空缺,就可以按照考試最終名次去當地上任。
而且還不止,一年一次小考核,三年一次大考核,無論是小考核還是大考核,遍地出巡的御史都有免除昏官貪官酷吏的權力,先斬後奏,為民伸冤,雖然大唐律法不允許以民告官以下犯上之舉,但是百姓可以透過御史把自己的冤屈說出來,御史代為告官,那就是合法的,可以被受理的。
最可惡的是那些御史根本不按常理出牌,規定是一年一次小考核就可以了,但是皇帝故意沒有給御史們劃定出巡的範圍和時間,也就是說一年一次出巡變成了實際上的一年n次出巡,沒有限制了,跑到哪兒就是哪兒,誰也不知道御史的身份和樣貌以及他們下一站會出現在什麼地方,各地官員戰戰兢兢,生怕被這些品級低但是權力大的御史給揪住不放。
原本只限於長安地區橫行霸道的御史已經漸漸有巡查天下的樣子了,而且御史這個職位也是對外徵召的,最底層的百姓也可以選擇報考御史的職位,經過嚴格考察之後成為一名合格的御史,就可以開始懲治貪官汙吏,為民伸冤了。
一套組合拳,別說山東士族了,就算是江南士族聯合山東士族蜀中士族也不是對手,民智一旦開啟,人數上佔據絕對優勢的民眾是絕對會立刻就把士族吞的連渣子都不剩的,民眾佔據了大唐人口數量的百分之九十五,僅剩的百分之五計程車族原本依靠文化力量可以保持地位。可是文化壟斷被打破,皇帝會從哪裡徵召人才?又會打壓誰?
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