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9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布徵兵的時候找一個身體強壯的孩子語重心長地對他說,我們有今天的日子,都是朝廷的恩情,是陛下的恩情,現在陛下需要我們去為大唐戰鬥,為大唐開疆拓土,那是英偉的事業,那是一輩子的全家的榮耀。
所以,孩子,去吧,去報答皇帝陛下的恩情,這是我們唯一可以做到的,你放心的去吧,我們都會很安全,很富足,你努力的戰鬥,努力的活下來,做個軍官,或者做個將軍,那就是我們最幸福的時候了。
大唐新近入伍計程車兵基本上都是因為這樣的理由而主動參加了朝廷招募的常備軍,一應用度全部都是朝廷負責,武器,糧食,戰馬,軍服都是朝廷準備,還有軍餉可以拿,軍餉很高,一個普通士兵的月餉幾乎是一戶農家一個月的用度,軍人一個月就可以掙到一戶農家一個月的用度,一個人可以掙好幾個人的錢。
而且這些軍餉是每個月由朝廷派出的軍餉使親自發放到每一個士兵的手中,而不是交給將軍再來下發,直接就杜絕了各級軍官貪汙**的可能,當然隨著軍校學子軍官比例的增加,對於貪汙**這種事情深惡痛絕的軍校生是絕對不可能允許這種情況發生的,但是處於更深一層的考慮,蘇寧向李二陛下提出了設定軍餉使這個職位的想法。
並且為了保證軍餉如數下發,每一級士兵和軍官的軍餉數目都是明文規定的,發軍餉的時候一軍主帥和各級將軍需要坐鎮當場,監視軍餉使和那些試圖在軍餉裡面動手腳的人,這一制度的實施讓下層士兵歡欣鼓舞,他們可不用擔心自己的軍餉被別人貪汙了,將軍要想貪汙軍餉,他們是沒地兒說理的。
這樣充分的安排之下,大唐計程車兵們尤其是常備軍都不用擔心生活的問題,哪怕是最低階計程車兵可以可以得到一戶人家的生活費而不是一個人的生活費,所以他們沒有必要擔憂自己的生活和家人的生活,而且只要不是在戰鬥中,每年是可以有探親假的,沒有憂慮的前提下,他們自然會拼盡全力奮戰,拼出一個軍官,也可以光宗耀祖啊!
可是相比之其他國家的軍隊,可就沒有這樣透明的軍餉體制和軍官升級體制,大家都要擔心這個擔心那個,自古以來好男不當兵的傳統並不僅僅是中國一個國家有,其他國家都有,而且不見得就比中國的觀念要差,顯然,這不是偶然的。(未完待續。。)
九百三十二 最後的信仰(中)
“將軍,我們還要戰鬥多久,還要戰鬥到什麼時候呢……”剛剛打退了一場羅馬軍團的進攻,一個阿拉伯傷兵坐在城牆上,靠著牆垛,無力的呻吟著,看到了尊敬的老將軍塞納西走過,他忍不住的有了這樣的疑問。
對於塞納西來說,這是他一個多月以來所聽到的最多的問題,傷兵會詢問,瀕死計程車兵會詢問,戰鬥計程車兵也會詢問,每一個人似乎都有這樣的詢問,打不完的仗,殺不光的敵軍,兵器糧食短缺的自身,讓他們不由得擔憂起了自己的未來,自己的安全,還有背後,家人的安全。
塞納西何嘗不知道他們的擔憂,就連他自己,也未嘗沒有這樣的擔憂,對於一般計程車兵來說,他們反而比自己這些身居高位的將軍要好過一些,比如被打敗了,亡國了,一般計程車兵卸甲歸田,接受新王朝的統治,沒有人會為難他們,但是自己這些大將軍們,要麼殉國,要麼投降做個可恥的叛徒,家人的安全更不能被保證。
這樣的形勢下,塞納西不由得擔憂如果自己守不住這道要塞,瘋狂的三國聯軍會不會失去理智的蹂躪剩下的國土,蹂躪那些悲慘的平民,高層都會死,但是底層的百姓和士兵呢?自己作為他們的將軍,難道要以他們的生命來保護自己的生命嗎?如果要塞被攻破了,自己沒有活下去的機會,哈里發已經說了,自己是最後的希望。如果要塞沒了,自己就不用回去了。
的確,塞納西自己也明白。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