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人的思維習慣,無論貧窮或者富貴,有很大部分人是這麼想的。
一路上唐海都在思考,果然是楊老先生的關門弟子,廚藝沒見過,至少做鮑魚應該能贏自己。管理能力很強,能比一般人看得遠。
不過入股舉辦聯賽的公司。這還是要想想,如果他要拿開泰酒店的股份來交換。唐海就挺樂意的,但人家又不樂意了……
到了收藏庫,唐海才發覺自己不會玩。
現代刀具一堆就罷了……
清時地瓜廣泛種植,所以清初時老百姓就沒明末那麼苦了,與其說清初是康乾盛世,倒不如說是地瓜盛世。
康熙的武力鎮壓、雍正的血腥清洗,再到地瓜栽培技術的成熟,才有了乾隆的享樂無邊的條件。
為了削弱滿漢矛盾……
應該說是滿族和其餘所有民族的矛盾,各方面嘗試一些看著好像友好的交流。提起中國史上最著名的盛宴,十個人裡至少七八個會第一時間想到‘滿漢全席’,古裝劇各種御廚爭霸,基本都是清朝的。不得不說是地瓜救了清朝一命。
但作為一名廚師,唐海還是認可清時的美食的……
裡邊放著普通的老式蒸包子的蒸具,也有做伊麵的油鍋,那開東西的夾子別人一般不認得,那是取猴腦的……
還有給象鼻剝皮的工具,外帶做蜜汁熊掌的蒸爐!
清時的器具五六十件。很多東西唐海只在幾個老師口中聽說過,要麼就是在書上看到過,實物這真是……
“其實我們中國人以前才是最會玩的,我們有好幾千年的門閥歷史。有五千年的文化,但在破四舊的時候很多東西都沒了。
這些年我手裡有些小錢和時間,就想辦法在韓國、日本、香江、寶島、東南亞等地。一個個的去拜訪名廚,蒐集著歷史中中國飲食文化的點點滴滴。後來回到了國內。我也讓人深入的去詢問一些老人和一些文化的接班人,好不容易才湊到的這些。都是仿製品。畢竟真品留到現在也不能用了,而且古董我也買不起這麼多。一共892種廚具,其中光是刀具就有205種。
你在美國搞的那個綠水山莊我和我師父都很喜歡,有些古菜真的很好吃,也充滿了文化的味道。
但要做出出色的古菜,還必須搭配出色的古代廚具,這樣做出來的味道才最地道、最好,也最能宣傳我們的飲食文化。
就算你不來找我,我遲早也會找上你的。”
楊開泰帶著唐海一行人挑選廚具,說著這些東西的來由。
是我們的,就不能丟掉,曾經丟掉的,就要拿回來,什麼富不過三代,什麼中國都是暴發戶沒有貴族,都在學歐美怎麼玩……
這些話在唐海、楊開泰這些文化研究者看來是很無稽的。
雖說一味的崇古不對,時代也在改變,但很多東西其實可以不‘拋棄’,而是‘改進’,就像唐海,很少會吃漢堡,各種肉包、湯包、菜包,他覺得比漢堡好吃營養多了……
清朝的器具蒐集得比較多,因為這是美食界漸漸成熟的時期,再往裡走居然有明時的!主要是防的一些陶具!
再往裡走……
金色的燈光下,所有器具彷彿都鍍了金一般,一些大件極其奢華,小件也看著漂亮,然後居然有上古先秦的……
“等等!楊哥,你這裡居然有這些!”
不單單是廚具之王,如果是古物,甚至還是古董之王,權力和力量的象徵!
“呵呵,喜歡就拿去吧,這裡邊沒有什麼是不能借你的,到時候再幫你弄一份也可以。你的想法要是火了,我讓人制造這些東西就有意義了。”
“那就謝謝楊哥了。”
第二天是張燦輝的兒子陪唐海去市場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