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和虔誠,一笑便露出了孩子一樣的牙齒。他像年輕的宮廷侍從那樣可愛,又像主教那樣莊嚴。

他的濃密的金黃頭髮色澤是如此鮮豔,似乎有些嬌媚了。頭髮下的前額高雅,坦率,好看。兩道眉毛當中有一條細微的皺紋,它彎曲兩次,模模糊糊地使人想到有一隻思想之鳥在這個前額當中展翅翱翔。

① 一般在下午五時左右。

一看到他,就會感覺到他是這樣一種人,和藹,單純,天真,他發展的方向和凡夫俗子的完全相反。幻想使他明智,經驗使他滿懷熱情。

他的透明的青春使人能看見他成熟的內心世界。和陪同他的頭髮灰白的教士在一起,第一眼看上去,他像是兒子,再看一眼,他又像是父親。

這位教士就是雅克曼·埃羅德聖師①。雅克曼·埃羅德聖師屬於高教會派②,這一教派差不多是沒有教皇的天主教。聖公會在那個時候,受到一些傾向的影響,這些傾向以後集中表現為皮由茲運動③。雅克曼·埃羅德聖師便屬於這個和聖公會略有不同的教派,它幾乎是天主教會中的一個種類。他傲慢,刻板,胸襟狹隘,自以為是。他內心的看法很少向外透露。他總是隻看字面形式,不看精神實質。此外他神氣十足,處處顯得不凡。他那模樣不大像是一個教士,而更像是一位主教大人。他的禮服剪裁得有點兒像長袍。他的真正的活動環境是羅馬。他是天生的內廷教士。他彷彿是為了替教皇增添光彩, 和整個教皇宮廷的人inabittopaonazzo④,一同走在教皇御轎後面而被特地送到人間來的。感到意外的是他生為英國人,所受的神學教育又傾向於《舊約》勝過《新約》,這就使他失去偉大的前程。他的全部顯赫的頭銜歸結為:聖彼得港的教區長,格恩西島的教長,溫切斯特的主教代理人,這一切毫無疑問都帶來了榮譽。

這些榮譽不管怎樣,並不能妨礙雅克曼·埃羅德是一位很好的人。作為神學家,他深深受到一些內行人的尊重,他在拱頂法庭①幾乎是一位權威,那可是英國的索邦神學院②。

他的外貌就像是博學的人,眼睛眯得挺神氣,但有些過分,鼻孔多毛,牙齒總露在外面,上嘴唇薄,下嘴唇厚,有好幾張文憑,俸祿很高,朋友都是準男爵③,主教信任他,他口袋裡總放著一本《聖經》。

兩位教士走進來的時候,梅斯萊希埃裡的心思完全被別的事吸引了,因此他們沒有能引起他怎樣注意,他只是略微皺了皺眉毛。

雅克曼·埃羅德先生走過來,鞠了一躬,說了幾句帶著比較剋制的傲慢的話,告訴了對方他新近的升遷,又說,依照慣例,他來將他的堂區的繼承人,聖桑普森的新教區長,教士若埃·埃比尼澤·考德雷“介紹”給本地的重要人物,特別是梅斯萊希埃裡,今後這一位便是梅斯萊希埃裡的本堂牧師。

黛呂舍特站了起來。

① 聖師,指會闡明基督教教義的神學家。

② 高教會派,英國基督教聖公會中的一派,要求維持教會的較高權威地位,主張在教義、禮儀和規章上大量保持天主教的傳統。

③ 皮由茲運動即牛津運動,是19 世紀以牛津大學為中心的英國基督教聖公會內興起的運動,旨在反對聖公會內的新教傾向,標榜恢復傳統的教義和禮儀。這一運動領袖是皮由茲(1800—1882),故牛津運動又叫皮由茲運動。

④ 拉丁文,意為:穿紫色衣服。紫色衣服是主教穿的。

① 拱頂法庭,是英國舊時的高階法庭,因設在聖瑪利亞教堂的拱頂塔樓裡,故有此名。

② 索邦神學院為巴黎大學前身。

③ 準男爵,級別在男爵之下,稱號世襲。

年輕的牧師,也就是埃比尼澤教士也躬身行了一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