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部分(第1/4頁)
章節報錯
那主持陪著兩人逛了老半天,待到香火簿子呈上來的時候,見江氏提筆寫上了二百兩,頓時有些失望。須知揚州鹽商富甲天下,就是那些女眷過來上香拜佛,佈施起來也常常是五百一千,乃至於佛前長明燈就更不計其數了。只他畢竟還沒有眼光淺薄到當面露出來,緊跟著又是滿臉堆笑地引著到那口天下第五泉邊上的小亭休憩,甚至還親自炮製了茶水送上。
飲著這清泉烹煮而成的茶水,陳瀾只覺得心情漸漸平靜了下來,之前鞍前馬後跟著勞頓的那些衙差以及半路上突然加入的三五十軍士也被她拋在了腦後。靜坐之間,只聽耳邊突然傳來了一陣悅耳的樂聲,凝神細聽,她隱約覺得是古箏,少不得抬頭看了看江氏。
“這曲子……手法應當是高人所授,只還稍稍有些生疏,調音似乎有些不太準。”
勳貴之家的千金有琴棋書畫這等愛好的不少,其中陳汐便是精擅琴藝,但無論是從前的陳瀾還是現在的陳瀾,對於音律都著實沒多少研究,但江氏就不同了,早先在閨中時,家裡曾經聘請過名師教授,因而她聽著聽著,見陳瀾看過來,便忍不住讚歎了一句,旋即又看著那主持說道:“想不到大師這大明寺中,還藏著這樣的雅人。”
“寺後的精舍裡,一向有不少附近計程車子寄住苦讀,興許是他們。”
那主持笑容可掬地應了一句,可發現對面這一對婆媳似乎聽得很認真,他少不得側耳又仔仔細細聽了一會,漸漸覺得方位彷彿有些不對,立時轉頭對一旁的小沙彌使了個眼色。那小沙彌急急忙忙離去的同時,陳瀾身後的紅纓也不動聲色悄悄退了下去。
不多時,古箏聲就停了,江氏倒是有幾分好奇,但瞧著陳瀾不動聲色,也就只是品茗談天,順帶聽那主持分說著佛理。也不知道過了多久,那前去探聽的小沙彌沒有回來,紅纓卻引著一個抱著古箏的人匆匆迴轉了來。
“老太太,夫人。”紅纓屈了屈膝,隨即伸手招了招手,見那七八歲上下的童子連忙上前來,竟是乖乖巧巧地抱著古箏彎腰行禮,她才抿嘴笑道,“我原本還以為是什麼隱逸高人,亦或是書生才女之類的,卻不想到了平山堂前一看,竟然是他這樣一個小孩子。瞅著周圍一個旁人也沒有,我忍不住就拉了他過來,他卻不肯丟下那古箏,於是就抱著過來了,我要幫他拿他都不肯。”
江氏如今年紀大了,向來是看見小孩子就心生歡喜,從前陳衍這樣的年紀,她都疼愛有加,更不用說眼下這孩子年紀幼小,偏又生得粉妝玉琢,自是在陳瀾上前扶起人之後就拉到了自己面前,左看右看就笑著問道:“怎麼就你一個在那彈琴?幾歲了,是哪家的人?”
那垂髫童子身穿大紅對襟衫子,胸前掛的銀項圈上還懸著一枚亮閃閃的鎖片,膚色白皙,眼睛又黑又亮,陳瀾一看便知道這至少是殷實人家的孩子。此時聽到江氏發問,只見那童子立時聲音清亮地答道:“我七歲了,是爺爺讓我在那裡彈琴的,他不讓我告訴別人名字。”
剛剛瞅見這禮儀嫻熟的孩子,陳瀾倒覺得巧得有些過頭了,可此時這最後一句話頓時讓她忍俊不禁。見江氏笑著拿著一碟點心遞給小傢伙,他眼睛骨碌碌轉了轉,便小心翼翼地抓了一塊糕,謝了一聲才開始吃,那吃相還頗有些文雅,她更覺得此子有趣,卻仍是湊近前去問道:“那你家爺爺人呢?”
“駿兒不知道爺爺在哪裡。爺爺三天前把駿兒送到大明寺一個大和尚這裡,讓我每天巳正三刻到平山堂後面去彈古箏,一直到午時才許停,我就照著爺爺的話彈了三天。”
此話一出,陳瀾不禁大為詫異,見那主持也是一副莫名其妙的樣子,她便隱約覺得,這事情恐怕問那主持也於事無補。就在這時候,外頭突然傳來了一陣喧譁,緊跟著就只見一箇中年僧人匆匆走來,一看到這邊的情形,那腳下步子方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