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簡直就是人形切割儀。
之後蘇寧才把自己寫好的字拿出來交給老師傅,老師傅點點頭就開始工作了,對著那些字一個一個的努力雕刻,從上午忙活到下午,期間管了一頓飯,這才給弄完整整三十二個象棋棋子,然後按照蘇寧的要求塗上了黑色和紅色的顏料,並且製作出來了象棋盤,於是現今通用的象棋就此誕生!(未完待續。。)
二百三十五 剪不斷,理還亂
製作好了第一副現代象棋之後,蘇寧便找來了蘇定方,蘇定方此時正在陪著秦梓月散步,聽蘇寧說有個養性怡情的好玩意兒就來了興趣,跟著蘇寧來到了蘇寧的房中,看著一盤已經擺好的象棋,大為感興趣,摸了摸看了看,蘇定方說道:“二郎,這,為兄為何看上去和象戲比較相似?只是,又有些不同,嗯?這,士?帥?象?炮(第二聲)?二郎,這是什麼?”
宋代之前的象棋,只有將、馬、車、卒四個兵種,並不完全,棋盤就和國際象棋差不多,沒有今天這種象棋的這種比較規範的格局,就更沒有楚河漢界了,象棋的完善還是要到宋代,到了明代的時候象棋才和今天的沒什麼兩樣,唐代的象棋其實和國際象棋差不多,沒有真正的寓意在裡頭,就好像炮,宋代之前都沒有炮的概念,只有炮製和炮烙的概念,一個是吃的,一個是酷刑,雖然有這個字,但是沒有那個意思。
蘇寧笑著說道:“這就是象戲,不過小弟看著原先的象戲不太有趣,總感覺缺了一些什麼東西,所以就想了想,添了一些物件在裡頭,兩人對弈,紅方以帥統仕、相及俥、傌、炮各二,兵五;黑方以將統士、象及車、馬、炮各二,卒五。弈時雙方輪流行棋,以“將死”或“困斃”對方將帥為勝,而這棋盤,則是取自於楚漢相爭之典故,昔年楚霸王項羽和漢王劉邦以滎陽為主戰場,展開了長達四年的攻伐激戰。並以滎陽的鴻溝為界,中分天下,是故小弟在此劃分楚河漢界。”
蘇定方的眉頭皺了起來,盯著棋盤仔細打量,秦梓月也仔細打量著,並且好像看出了什麼門道,笑道:“二郎這棋盤設計的巧妙,縱九橫十路組成,中有河界,兩頭有九宮。蘊含九五之尊之意。恰恰對應項羽和劉邦之天下相爭,端的是用心良苦,只是二郎,這炮是何意?還有這砲。放於此處有何代表?還有這象。士。都是何意?”
蘇寧笑道:“戰陣之上,哪能只有短兵相接,而無遠端打擊之器?若以弓弩於其上。未免失於氣度,楚漢相爭何其大氣磅礴?輔以一對弓弩,則是失了氣度,所以,此炮非彼炮,乃是投石機與床弩之意,雖然楚漢相爭之時尚無投石機,然添上卻也平添一絲磅礴大氣,這士乃是文士,輔佐保護君王,象(相)的主要作用是防守,保護自己的帥或將,比如士不能離開此九宮,象不可飛渡河界,擅離職守。”
蘇定方大感興趣,指著炮問道:“那為何此炮乃是以火輔之,而此砲,卻是以石輔之?一象一相,一士一仕,卻也有所不同啊,這又是何意?”
蘇寧說道:“此砲乃是投石機,而此炮則是火箭床弩,至於象與相,士與仕,則是區分雙方陣營之用,楚以玄黑,漢為赤紅,項羽嚮往取而代始皇,秦尚玄黑,劉邦則號稱赤帝子,漢初期尚火德,則是如此。”
蘇定方坐了下來,盯著棋盤饒有興趣的對蘇寧說道:“為兄不太喜歡這些文人之物,不過這象棋,倒是暗含兵法之道,與兩軍交戰極為相似,二郎,你且與為兄說說,這該如何動作?這些棋子,都該如何使用?咱們,來上一局如何?也好學一學當初劉邦項羽之爭?”
蘇寧順勢坐了下來:“當然願意!”
接著,蘇寧便向蘇定方講解起了現代象棋的規則,蘇定方的接受能力也挺不錯的,別馬腿這些要點都能很快的掌握,於是很快地,跌跌撞撞的第一局就開始了,蘇寧為漢,蘇定方為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