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0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將的波斯將軍據說已經戰死,兵力佔優的波斯人的衰落在這一刻顯露無疑,三十萬軍隊只剩下十幾萬人逃回了首都。皇帝伊嗣埃三世急急忙忙的下令要固守首都泰西封,以獲取國家存留的機遇,並且將這一機遇寄希望於那近在咫尺的東方的強大帝國。
而作為這一切希望的承載著和執行者,伊薩姆不辱使命,他成功的請來了世界上最強大帝國之一的大唐帝國的七萬強大軍隊,以及一位久經戰陣經驗豐富的統帥——柴紹。
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東方兵法的精髓是一個根本無法完全理解漢字的波斯人所無法理解的,所有並不能理解漢字的意思的人都無法真正的瞭解東方古老而偉大的兵法的深邃意義和真正的含義,他們的文字只是浮於表面。而浮於表面的表音字母是無法真正的翻譯出具有深刻含義的表意文字的含義的。
再怎麼翻譯。也只是一堆沒有意義的發音字母而已。
伊薩姆當然無法理解中國兵法的精髓,事實上中國的兵法也不會貿貿然的就傳到外國去,能夠使用漢語和漢人進行交流已經是伊薩姆的全部力量了,再往上。就超出了他的能力範圍。柴紹也不指望他明白什麼叫做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主要就是希望可以從他這裡得到相關的情報才是。
比如對方的兵力,作戰手段,戰術戰法。以及裝備武器,還有戰鬥習慣,以及最重要的統兵大將。
一支軍隊的統兵大將才是一支軍隊是否可以在戰場上取勝的最關鍵因素,一個優秀的將軍,甚至可以使用一群完全沒有戰鬥經驗的新兵打敗一支正規軍,只要有地形,有氣候,有一切可以被這個將軍利用起來的因素,那麼想要獲勝並不是難事。
柴紹已經親眼目睹了火炮的威力,在他剛剛來到的時候,看到了帶著濃郁殺氣的大炮管,對此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作為主帥想要了解武器的使用是自然而然的,於是一門火炮就專門為柴紹做了示範,柴紹親身體驗了一下那種感覺,終於明白了李二陛下為何會讓他與火炮共存亡。
這種兇器如果被外人掌握了,柴紹死一百次也不足以抵償這種罪過。
同時,柴紹在最短的時間內思考了如何使用火炮取得戰爭的最後勝利,以及如何使用火炮獲得最大的利益,作為一位有著豐富經驗的統帥,柴紹敏銳的意識到火炮在平原地區的使用侷限,也意識到對於軍隊而言火炮的實心彈並不能造成實際上的大範圍損害它的意義在於攻城攻堅和震懾敵軍,而不是殺傷敵軍。
合理的使用自己手中可以調動的一切資源是一個合格的統帥所必須具備的素質,對於柴紹來說也是一樣的,作為一個合格的統帥,柴紹需要為火炮這種新式武器如何融入舊式軍隊做出努力,乃至於改進大唐軍隊固有的戰術戰法,使得火炮可以將威力發揮到最大,讓大唐的威名遠揚。
這其中,自然少不了對敵人的瞭解,而對於敵人的瞭解,對於國外形勢兩眼一抹瞎的柴紹自然不明白,他找來了伊薩姆,伊薩姆大大方方的拿出了繪畫在羊皮紙上的薩珊王朝地圖,給柴紹講解起雙方的形式,柴紹算是看明白了這副地圖的內容,以及它和自己手上的那副精確的世界地圖的差距,默默對比了一下,柴紹把這幅地圖記在了心裡。
薩珊王朝和大唐帝國共同的敵人阿拉伯帝國擁有強大的軍事實力,也擁有一批極其優秀的軍事將領,雖然雙方語言不通,可是作為軍事上的對手,軍事才是交流的手段,這和語言並沒有太大的關係,用軍隊和武器和戰法與對手交流,是軍事統帥的習慣,柴紹自然也不例外,所以他對於自己即將面對的那個叫做哈立德的阿拉伯將軍很感興趣。
對於這個人,伊薩姆自然是恨的牙癢癢,他是波斯帝國最大的敵人,也是阿拉伯帝國最能打的將軍,七八年之前,他還是一個反對穆罕穆德的強大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