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軍棄興慶越沙漠奔西涼。
中王以所獲之興慶,西平二府收歸中國並置寧夏路,以克西平之功酬郭浩,封郭浩為寧夏巡撫。
至是開宋人為中官之先例。
以吳所請,合成都,梓州路為西川路,以吳為西川路總督,合利州東西路為利州路,以吳拱為利州路總督,以舊永興軍路為長安路,以吳子挺為長安路總督,以蘭州等地屬秦鳳路,以楊政為秦鳳路總督。
同年,福建總督趙密以轄區山多地少請開拓流求。
中王允之,並遣海軍艦隊相助。
三八四三年。
玄菟路經略使嶽峻攻五國城,遭偽東金主完顏元所部以遊擊之術襲擾缺糧而退,中途遭敵追擊兵敗。
中王以五國城所處懸遠,惟鴨子河水路可通,大軍進剿不便,會寧一帶土地富饒,設生產建設兵團,亦兵亦民開拓東北,以步步為營之法徐徐剿之,又欲以海路運兵至舊渤海國之地東西夾擊,遣使高麗借其數海港為補給之地。
高麗王拒絕。
中王震怒遂遣李寶率海軍徵高麗,六月李寶自登州啟程,以炮艦五十艘,最新之戰列艦四艘,一戰盡滅高麗水師於仁川港外,並以海軍陸戰隊一旅登陸,與高麗軍戰之漢陽,李寶背漢江列陣,以炮艦列於江面,戰時四百餘門艦炮齊轟,兩萬高麗軍精銳逃歸漢陽者不足兩千,至此高麗人喪膽,高麗王楷遣使求和,中王允之,但令其割濟州島等五處海港,並每年貢銀十萬兩。
至是高麗平。
李寶以海軍登陸土門江口。
中王設渤海經略使,以李寶部將曹洋為渤海經略使。
同年中王擴軍至十二鎮,十步兵鎮,二騎兵鎮,另外增設海軍陸戰隊一鎮,以曹洋為陸戰隊統制,又以新式火槍製成,先於海軍陸戰隊組建火槍旅試用。
十月,蕭凜攻克涼州。
西夏國主李仁孝西奔肅州。
三八四四年,蕭凜再克肅州,李仁孝逃奔沙州,並以沙州歸西遼,其時耶律大石已死,其妻蕭塔不煙畏懼中軍兵威,擒送李仁孝遣使修好,中王嘉之,以中國滅金為遼復仇,西遼為遼國遺民自當歸順,故以璽書賜耶律大石之子夷列,以其為遼王,蕭塔不煙怒而拒冊封使。
中王始知蕭塔不煙非耶律夷列之生母,且夷列已成年,蕭塔不煙貪權亂國拒絕歸政,由是中王震怒,命蕭凜討之。
蕭塔不煙逆戰於和州。
是役蕭凜以開花彈轟擊,西遼所處絕遠不識此物,戰馬為炮彈所驚以至崩潰,蕭凜趁勢追擊,西遼軍大敗,凜亦舊遼後族,其部多契丹,西遼軍中不乏故舊,以兵威逼之,以大義臨之,西遼人驚懼,遂囚蕭塔不煙擁立夷列以迎蕭凜並受中王冊封。
西遼平。
同年,李顯忠克臨潢,西金主完顏查剌逃入蒙古,李顯忠率軍追擊俘蒙古萬餘口,焚其部落而歸。
西金平。
三八四五年。
孟林等眾臣以天下悉定,中王非稱帝無以鎮諸國,遂請中王稱帝,各地巡撫經略使亦紛紛上奏,百姓亦伏闕請願勸進,高麗,西遼二王亦上表勸進,宋帝趙訓自請去帝號。
中王遂允所請。
十月一日,中王稱帝於北京。
宋王趙訓請納土稱臣。
帝允之。
以臨安府為宋王封地,享其賦稅而無治民之權。
三八四六年。
帝下旨徵舊宋各地總督入朝。
廣南東西路總督張子蓋在鎮日久生殺己出,不欲入朝為官,與交趾陰相勾結,並遣使煽誘江南西路總督李橫,荊湖南路總督王德,欲效唐時河朔三鎮聯合自保,荊湖南路總督王德綁其使者以獻,由是張子蓋遂反,八月,李寶以海軍載陸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