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仕途酣暢、美麗人生的人,同時他也是一個決意要跟命運抗衡到底的官迷。
楊志,外號“青面獸”,年紀小時曾應過武舉,做到了殿司制使官。
從個人能力上看,他專業素質強,不但在戰場上能衝鋒陷陣,而且在“涉黑”領域,也是遠近聞名的知名打手。
從個人背景上看,他的家世雖然說不上權貴豪族,但亦是名門之後。在一個以忠孝節義為倫理標尺的時代,楊志這樣的人,簡直就是時代的政治偶像。大家一定都知道“楊家將”的故事,楊志就是楊家將的後代,也可以說是金庸小說中神鵰大俠楊過和小龍女的前輩,他這樣一個根正苗紅的人,在大宋做官,按理說是好風憑藉力,送他上青雲,仕途之順利通暢可想而知。
不湊巧得很,楊志在給皇帝當保鏢的時候,不慎把皇帝心愛的花石綱陷落黃河,丟了皇帝的東西,回去還怎麼交差?沒關係,他雖然未必把三十六計揣摩個透,但走為上計還是可以無師自通的,於是楊志畏罪潛逃。
王倫也是一個有意仕途的人,所以年輕的時候,早就把楊志作為自己奮鬥的偶像看待。自然,楊志畏罪潛逃這樣轟動性的政治事件,逃不出他那追星的雙眼。
想當年,王倫進京考試,再次名落孫山,在他灰心失望地走在東京街頭的時候,突然遠方來了一大隊人馬,為首一員武將,雄姿英發,羽扇綸巾,氣宇軒昂地從千萬人之中騎著駿馬絕塵而去。東京的百姓騷亂了,他們不但把羨慕和崇拜的目光聚焦在這員武將的背影上,還在背後翹著大拇指,唧唧喳喳地議論紛紛:“這就是三代將門之後,五侯楊令公之孫,楊志。”
這一印象深深地印在了王倫的腦海之中,以至數年之後,他一眼就認出了這個當年因丟失皇帝的花石綱而浪跡江湖的楊志。
此一時、彼一時,現在的楊志,和王倫當年一樣,落拓江湖,成了朝廷的罪人。同是天涯淪落人,看到為兩擔子財物去拼命的楊志,王倫惻隱之心頓生。愛屋及烏,眼前落魄的不僅僅是楊志,還有想加入自己公司的國家高階幹部林沖。算了吧,既然他們都走投無路,就不要讓他們拼命了,把他們兩個放在自己旗下的梁山股份公司,一則盡了人道主義精神,二則雙方勢均力敵,還可以相互制衡,又何樂而不為呢?
出於這樣的想法,王倫熱情地邀請楊志上山飲酒作樂,心想:一個為兩擔財物而拼命的楊志,知道自己梁山公司的規模之後,能不對我感恩戴德嗎?
王倫是這樣想的,但不能這樣說,還是有必要用語言藝術裝飾下的:“制使,小可數年前到東京應舉時,便聞制使大名;今日幸得相見,如何教你空去?且請到山寨少敘片時,並無他意。”
王倫是一個厚道人,若干年前一睹楊志風采之後,他始終沒有忘記這個少年時代的偶像,即便是楊志落難,他依然禮敬有加。當他在酒席中提出希望楊志入夥的要求時,十分真誠:“小可兀自棄文就武,來此落草,制使又是有罪的人,雖經赦宥,難復前職;亦且高俅那廝見掌軍權,他如何肯容你?不如只就小寨歇馬,大秤分金銀,大碗吃酒肉,同做好漢。不知制使心下主意若何?” 。。
太執著的理想,叫做負擔(2)
這是一個錯誤的決定。王倫錯就錯在,他並不清楚那個當年風度翩翩的楊制使,活得並不瀟灑。他不愛財,也不喜歡花天酒地的資產階級生活,他活著的唯一理由就是:當官。楊志非常坦誠地告訴大家:我們家朝廷裡有親戚。所以,梁山公司無論開出什麼樣的條件,他楊志都不為所動。
已經犯下彌天大罪的楊志,對當官這件事,做到了雖九死其猶未悔的人生境界,王倫又怎麼能想到呢?
楊志拒絕到梁山入職,林沖可沒這麼想。其實一身武功的林沖,並不是不知道當時山寨如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