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續。。)

二百五十六 常備軍

“隨時隨地都用來戰鬥的軍隊?這一點,我也不是沒有想過,但是,總是覺得不太妥當,因為這就意味著整支軍隊的負擔都要加諸在朝廷的身上,本來朝廷不用承擔的養兵費用也要加上去,朝廷的負擔加重了,而且一旦朝廷負擔不了,免不得又要向民間徵稅,這一點,不好。” 李二陛下一皺眉頭,表示了否定意見。

蘇寧卻並不死心,他一直認為,府兵制的崩潰是隨著歷史的發展而難以避免的,就好像明代的衛所制度,很多人都認為這就是一種改頭換面的府兵制,的確可以不耗費百姓的糧食,可是,他還是有著他的缺點,否則,現代軍隊也不會朝著義務兵役制度的方向前進了,府兵制有其好處,也有其壞處,蘇寧打算綜合一下府兵制和義務兵役制度的優點,先來一個實驗。

於是蘇寧說道:“校長,學生的意思不是這樣,而是我們可以先行實驗,也就是隻把大唐軍事大學畢業出來的學子編成這樣的常備軍隊,學生的想法其實就是以大唐軍事大學畢業出來的學子擔任大唐軍隊裡面的下級軍官,府兵戰功赫赫的也可以擔任軍職,不過大唐軍事學院出去的學子一開始就可以從火長一類的下級軍官做起,因為他們識文斷字,懂的一些兵法,比一般的府兵要好上不少。

但是這樣的話就難免會讓府兵感到不滿意,畢竟大唐還是要以府兵為主要軍力的。所以不可能不考慮府兵的想法,那麼這個時候常備軍的好處就可以產生了,也就是沒有大的戰事的時候,也就是不用出動一萬人以上大軍作戰的時候,一般的平叛戰爭,就不要動用府兵,而已這支常備軍隊出戰平叛,讓他們在戰場上積累經驗,配合他們所學的知識,他們一定會有大的成長。

等到真正的需要府兵大軍出動的時候。這些常備軍就可以分散開來作為軍官加入大軍出征。打出自己的名聲和威望,打響大唐軍事大學的威望,那個時候,才是大唐軍事大學學子真正揚名立萬的時候。那個時候。陛下就可以在平常的時候把這些學子放到各個軍府裡頭做校尉。掌管兵馬的訓練,這樣一來,大唐府兵的戰鬥力一定會大大提升。

而學生以為大唐軍事大學的學子在軍校裡面學習的時間以三年為期。三年一屆學子畢業,從第二年開始,就可以招收下一學年的學子,這樣保證以後每一年都可以有相當數量的學子畢業出來,加入軍隊為國征戰,而且考慮到大學裡面的情況,每一次招收學子以一千為上限,超過了就要擇優錄取,這樣的話每一年就可以有一千學子從軍校裡面畢業,而軍校裡面的學子每一年都可以保持在三千人的數量。

師尊曾經說過紙上用功十年不如一朝劍刃染血,大唐軍事大學畢業的學子既然可以一出軍校就擔任軍職,那麼自然也要有他們可以讓軍伍中人服氣的地方,軍隊裡面的軍官只有讓下屬心服口服才能得到擁戴,所以平常沒有大的戰事的時候,府兵不動,大唐軍事大學的學子組成軍隊出擊,在全大唐範圍內打響名聲!”

李二陛下的面色漸漸的嚴肅起來,蘇寧說得對,這些軍校的畢業生一旦出來那就是天子門生,天之驕子,可以擔任軍職,但是那些以軍功為晉升道路的府兵如何自處?軍官職位有限,若是遇到了軍功和軍校畢業生之間的衝突,他這個校長如何處理?

蘇寧提出的方法就是一個好辦法,每一年招收一千學子學習軍事,然後三年期滿就可以開始保持每時每刻都有三千學子在軍校裡面,這也就是這三千學子就是三千常備軍隊,他們就是大唐非戰時的常備軍隊,負責四處征戰,積累經驗和軍功,一旦發生了大的戰時,他們就是大唐的軍官,之後,慢慢的,所有的軍官都是出身於大唐軍事大學,大唐的軍事體系將趨於穩定,軍隊的素質也將提高不止一點點兒。

因為這些學子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