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3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還沒到吐血級別,讓柴紹感到簡直想吐血的是波斯人的騎兵戰法,被大唐軍隊視為騎兵第一要義的速度在這裡根本沒有任何體現,那些波斯重甲騎兵居然就是停下下,坐在馬上穩穩當當的和那些阿拉伯士兵打架,對,打架,你刺一下我砍一下,騎在馬上原地打轉,阿拉伯步兵也是繞著波斯騎兵原地打轉。
整個戰場上沒有看到屬於波斯軍隊一方的成建制的步軍,也沒有看到屬於阿拉伯一方的成建制的騎軍,感情這是一場步兵和騎兵的戰鬥,還是如此讓柴紹覺得目瞪口呆的戰鬥,看的其他小將軍們也目瞪口呆了,他們依稀記得和薛延陀人還有突厥人戰鬥的時候的那種刺激,和吐蕃人戰鬥的時候的那種衝動,可是現在看到了波斯人和阿拉伯人的戰鬥,他們覺得三觀都被重組了!
倒是杜荷一直冷靜的觀察著戰場,下了戰場之後,杜荷對柴紹說道:“大帥,其他的先撇開不說。對於這支阿拉伯軍隊,末將以為,可以用我華夏曆史上曾經出現過的一支軍隊來比擬一下。”
柴紹大感好奇,詢問道:“什麼軍隊?”
其餘幾個人也湊了過來,一起好奇地看著杜荷,杜荷頓了一下,出口道:“後漢末年,黃巾賊軍。”
所有人紛紛一愣,後漢末年的黃巾賊軍?蘇寧書中的大賢良師張角領導的黃巾賊軍?
柴紹詢問道:“何以見得?”
杜荷說道:“不論是蘇侯的《三國》,還是陳壽之《三國志》。對於黃巾賊軍的描述和記載都是烏合之眾。沒有建制,沒有標準的訓練,沒有精良的武器,沒有統一的領導和戰鬥方法。基本上都是失地農民被張角妖道所蠱惑。繼而加入了黃巾賊軍中。沒有經過系統的訓練,甚至沒有武器就投入了戰鬥。
按照常理來說,這樣的軍隊就算是人數再多。也是烏合之眾而已,沒有威脅力,可是事實卻不是這樣,後漢光和六年,黃巾賊軍起事造反,明明只是烏合之眾,卻將有明確的建制和制式武器的官兵打的大敗,一開始的措手不及還可以理解,但是一個月之後呢?兩個月之後呢?
官軍還是不停的潰敗,整個中原山東之地幾乎盡數為黃巾賊軍所攻佔,他們哪裡來的戰鬥力?哪裡來的戰術戰法?一開始可以歸咎為偷襲,但是之後呢?那些郡縣的縣令和太守結城自守,都有守城武器,有刀有槍有弓箭,可是黃巾賊軍有什麼?什麼都沒有,卻依舊可以把那些城池給攻下來,把成建制的幾百上千的官軍給打敗,因為什麼?
不說黃巾賊軍在後來被分割消滅了,接著又一次東山再起,他們的戰鬥力似乎並不像書中所描述的僅僅只是烏合之眾而已,烏合之眾是沒有戰鬥素養沒有戰鬥意志和統一領導指揮的民軍,可是黃巾賊軍並不是單純的烏合之眾,他們取得了很多勝利,打敗了很多官軍,後來的國賊董卓,精銳的西涼兵馬都被黃巾賊軍打敗過!
董卓的西涼軍可是長年累月在邊境和外族打仗的軍隊啊,戰鬥經驗豐富,戰鬥力強悍,後來關東諸侯聯軍都討不到好處,那可真的不是烏合之眾可以做到的事情啊!精銳大軍也不過如此啊!
可是我們還是把他們當作烏合之眾,所有人都視為烏合之眾,蟻賊,區區烏合之眾,區區蟻賊,卻使得煌煌大漢四百年就此傾覆,諸位,黃巾賊軍之於大漢,阿拉伯軍之於波斯,何其類似也,何其類似也!諸位,你們認為呢?”
杜荷不說還好,一說出來,所有人都覺得他說的很有的道理,他們都讀過蘇寧的蘇氏三國,的確,蘇寧把黃巾賊軍形容為烏合之眾,可那都是歷史人物們親口說的烏合之眾,也是三國志裡面記載的烏合之眾,但是,他們當真是烏合之眾?武器,建制,戰術戰法,領導,他們的確是類似於烏合之眾的軍隊,但是,他們卻是拉開了漢王朝覆滅序幕的始作俑者……
這是烏合之眾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