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朝天”。

我們都知道,什麼事都依著孩子,這是溺愛。可是,若我們在最初就以錯誤的溺愛對待孩子,孩子習慣生長於這種環境中,久而久之,一旦父母不再溺愛孩子,讓任性的他們接受正常的家庭教育,就像“戒掉”溺愛一般痛苦不堪。

父母疼愛孩子,孩子依戀父母,這是人類的天性。但是,孩子對父母過度依戀,只會造成他自身無法獨立。

有的家庭,爺爺奶奶每天跟在孩子後面轉圈圈,身上掛著水杯、球鞋,兜裡揣著零錢與糖豆。這儼然已經不是爺爺奶奶的形象,更像是保姆用人。

這樣,孩子看似生活得滋潤舒服,其實已經在不知不覺中喪失了生活自理的能力。倘若爺爺奶奶不在身邊,那這些無能的孩子又該何去何從呢?

一些有遠見的家長,會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有意識地培養他們獨立生存與發展的能力;而沒有遠見的父母,會把孩子緊緊地禁錮在自己為孩子創造的“無菌室”裡。試想,一旦這個“堡壘”崩塌,孩子們會怎樣呢?

在生活中,我們會不止一次碰到這樣的情景:兒子長得比媽媽還高了,卻像個不懂事的小孩一樣,為了滿足自己的意願,和媽媽哭鬧不休,惹得路人側目而視。下面這個新聞故事,希望能引起父母們的警醒。

揚州某大學的一位應屆畢業生,只因跟堂弟玩電腦時發生了一點爭執,他容忍不了堂弟說他“笨”,便揮刀將堂弟和堂弟的母親一起殺死。

事後法官問他為什麼會為了這樣一句話,連堂弟的母親都不放過?他卻說:“堂弟罵我‘笨,連電腦都不會玩’時,他媽媽在旁邊看著直樂,我當時只想把他們都殺了,就沒有人再敢嘲笑我了。”

塑造什麼樣的孩子,主動權在父母手中。我們確實應該反思一下現在的父母都怎麼了。我們對孩子過多的關注和保護就是溺愛,溺愛剝奪了兒童的獨立性。我們總是想時時刻刻保護孩子,結果,孩子長大後,根本就沒有應付各種生活問題的能力。

父母關愛子女,不讓子女受到傷害,是人之常情。但是溺愛卻剝奪了孩子們學習的機會。孩子不但需要有愛心的父母,更需要懂得正確教育孩子的父母。那麼,如果孩子養成了享受溺愛的習慣,對以後會有哪些不良影響呢?

■ 影響孩子的社會性

父母對孩子過度的保護,其實是將年幼的孩子過早孤立了起來,使孩子失去了最初學習人際交往的機會。在孩子的世界裡只有父母,而沒有任何集體觀念。

如此發展,孩子失去的將不僅僅是友情,更重要的是與人和諧相處的能力。孩子不知道如何與人交往,就會被社會和集體排除在外。

■ 壓制孩子的求知慾和學習動機

受到過分保護或限制的孩子,他的父母已經從各個方面滿足了他的需要,這樣便抑制了孩子的動力,大大降低了他對外界事物的興趣與好奇心,並削弱了孩子探索外界事物的主動性、積極性和意志力。

■ 影響兒童的智力發展

過度保護實際上是限制了孩子的心智發展,孩子在父母的保護下很少有機會去探索。由於孩子自己不用動腦、動手,在他進入社會後會變得軟弱和懶惰,如此致命的人格缺陷,會讓孩子在社會競爭中慘遭淘汰。

在分析完孩子幼年的成長後,我們可以看看社會上現存的問題。比較突出的是父母陪讀、陪考、陪找工作這一系列現象。

可憐天下父母心啊!每當高考來臨,炎炎烈日下是父母們殷切期盼的眼神。開考鈴聲響起,父母目送孩子進入考場。等待的時間漫長,天氣炎熱,爸爸媽媽們就在馬路邊蹲著、站著,讓人看了一陣心痛。

好不容易孩子考進大學,開學時期,各個高校門口又擠滿了父母的身影。白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