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不等主持人說話,助理便扶著鄧儷珺離開了現場,進而一場圍繞著鄧儷珺的輿論地震,在寶島發生了。
……
唐煥特意閉關了幾天,完善了接下來針對包括日本資本市場在內的投機計劃。
花錢上癮。賺錢也容易上癮。以資本市場搬運工自居的他,隨著不停地在扶南戰場上加註,可謂玩遊戲的感覺越來越強烈了,儼然成了外人無法理解的樂在其中。
唐煥剛把計劃鎖進保險櫃,助理就在外面急促地敲門。
“默多克又有什麼新嘴炮放出來了?”唐煥神態輕鬆地問道。
“這是最新報紙的傳真件。還有……”助理小心翼翼地彙報,“鄧小姐回香江了,據說在飛機上一直流淚不止。”
聽對方講述前因後果的時候,唐煥拿著傳真的手一動不動。最後,他才把傳真重重地拍在了桌子上,“欺負女人算什麼本事。看來這幫傢伙太閒了,需要一些事情忙乎一下。”
“宋先生已經高升。離開新聞局了。”助理提醒了一句。
“那更好,我給好事者們找點正事做。”唐煥冷冷地一哼。
……
寶島的媒體正熱議著鄧儷珺令人難以置信的身家豐厚,以及未婚生子、愛國之情缺失等等亂七八糟的話題,寶島的政經界突然也發生了一場地震,有人把遮遮掩掩的臺北十信不良放款迷局捅了一個大白天下。
所謂的臺北十信,於1911年9月成立,一開始的名稱叫做“臺北信用組合”。當寶島光復後,其由寶島人接收、改組,並更名為“臺北市第十信用合作社”,也就是“臺北十信”。
自1957年起,臺北十信理事主席均由國泰集團的蔡萬春家族擔任,禍根就此埋下了。
早在1960年,由於蔡萬春大量投資土地,臺北十信陷入資金流動困難的危機。
不過,臺北十信想出了一個好點子渡過難關,即發起了“一元開戶”運動,在短短數月之內,其存款便突破了新臺幣一億元,一躍成為全寶島七十五家信用合作社當中規模最大與營業量最多的單位。
1979年,蔡萬春中風退休,產業交由長子蔡辰男、次子蔡辰洲掌管。
蔡辰洲非常善於鑽營,其透過蕭政之介紹,拜得王昇為義父。
出身政工的王昇,可謂權傾一時,時任“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主任”,手下人員來自國_安局、外交部、新聞局、文工會等單位,勢力伸入警總、國_安局、調查局,更有“王昇接班”說法開始傳出。引得小蔣先生忌憚,在1983年將其流放至巴拉圭。
由此可見,蔡辰洲借了多大的勢,其在1982年以高票當選“增額立法委員”,與劉松藩、王金平、洪玉欽、謝生富、李宗仁、李友吉、林聯輝、蔡勝邦、吳梓、蕭瑞徵等“立法委員”,組成了“十三兄弟”派系。
他們這幫人以香格里拉大飯店17樓俱樂部為活動大本營,經常宴請財經官員,而且向官方遊說“合作社的理事和監事可以無限制連選連任”,以及“信託公司可承辦銀行業務”等。
同時,蔡辰洲和他父親一樣,也將臺北十信的大量資金投入房地產事業。
這個套路類似於香江那邊發生危機的銀行業一樣,銀行的控制者把銀行當成了錢袋子,為了私人利益,把錢投入諸如地產這類利潤更高的行業,結果把金庫掏空了,只不過裡面摻雜了更復雜的官_商勾結。
1983年初,臺北十信不良放款的危機就已經顯露出來了,可寶島官方僅是給予警告,派員進駐輔導,並未採取更嚴厲的措施。
而實際上,臺北十信放款總額已經達到了存款總額的102%,相當於企業的資不抵債了。
當這個涉及100億新臺幣的經濟犯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