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較特殊,他們是來向唐煥探口風的。
原來,德意志展覽股份公司是漢諾威工業博覽會的組織者,而這個開始於1947年的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工業技術博覽會,正在醞釀一場非常重要的變革。
很早的時候,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便有資訊科技和資訊工程的一席之地。
1970年,這個小展覽正式更名為cebit——資訊及通訊技術博覽會。德意志展覽股份公司在臨近展覽館北入口的地方,專門為其增設了新的1號展館。
不過。計算機技術的發展速度遠遠超出了組織者的預料。到了1980年那一屆漢諾威工業博覽會,衝著cebit這個展示平臺來的展商數量,增長到僅次於電子工程領域的展商數量。
儘管德意志展覽股份公司增設了臨時展館,仍舊無法容納所有報名的展商。與此同時,展位面積的大小也不再能滿足展商的需求。
就拿今年才過去不久的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來講,近7000家展商和80多萬名觀眾的“巨無霸”規模,越發突顯接待能力不足的矛盾。
而在這裡面,cebit貢獻了1300家it展商。但仍然有870家企業受限於接待能力無緣參展,參觀人數更是接近30萬。
顯而易見。cebit這個漢諾威工業博覽會原本的小分支,已經發展壯大到迫切需要重新規劃,或者乾脆獨_立出來的程度。
1984年11月,不堪重負的德意志展覽股份公司最終宣佈,從1986年起,cebit將會做為獨_立的展會於每年三月舉辦。比每年四月舉辦的漢諾威工業博覽會提前一個月。
這個決定引起了很大的爭議,更是在今年的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成為第一大討論話題。
贊成者認為,cebit獨_立出來可以擴大展出面積,提高基礎設施建設;
反對者則認為。獨立出來的cebit,沒有整個工業背景做依託,會失去其原有的號召力和影響力。
這個擔憂並非食古不化,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畢竟,歸根結底,計算機屬於一個工具,是為傳統產業服務的;沒有了這個前提,便會成為無根之木、無源之水。
而現階段人們對計算技術的重視需要逐步提高,漢諾威工業博覽會雄厚的工業背景,正是一個最佳的“拉客”資本。
但不管反對者如何理由充分,德意志展覽股份公司都不可能在展館等硬體設施上無限投資,簡單地一分為二就是最有效最節省的解決方法,為什麼放著不用?
當然了,德意志展覽股份公司的姿態擺得很低,積極同重要展商的首席執行人員,以及相關行業協會的領導,進行坦誠的溝通。
唐煥的it產業,在美國那邊積極參與正走紅的dex,在歐洲這邊自然也是漢諾威工業博覽會的常客。
不過,這兩個展覽之間的差異還是非常明顯的。dex在it領域相對專業一些,而漢諾威工業博覽會的底蘊更為雄厚。
尤其後者的組織方德意志展覽股份公司擁有自己的展館,下薩克森州和漢諾威市聯合擁有公司股份,進而保證了它的運營性質。
相反,前者的主辦方就是一個商業公司,完全以盈利為目標。
或許,這也是原本時空裡到了二十一世紀後,dex迅速蕭條衰弱,而cebit越來越紅火的一大主因。
德意志展覽股份公司這次找上門來,自然不是單純就cebit從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中分離出來的決定進行溝通、尋求諒解——這個事情的級別還不至於專門拿到唐煥這個大老闆面前,而且一直都有專人在處理。
德國人的真正目的是希望首富先生不但諒解自己的決定,還要大力支援將於明年春季舉行的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