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吃什麼?他們南下中原搶,搶現成的,披髮左衽的人搶束髮右衽的人的勞動成果,誰榮誰恥?但披髮左衽的民族不以為恥,反而以為榮,在部落中炫耀他們的戰果,他們的傳統文化就是這樣,這文化跟文明就是差別這麼大。
即使夷狄除了搶還有畜牧業,跟中原民族的畜牧業也相差很大。遊牧民族是遊蕩放牧,所謂靠天吃飯,放牧就是手執皮鞭把牛羊馬往水草豐美的地方一趕,讓它們自己進餐,吃得露出草根了就遷徙到別處,他們有條件披髮左衽,他們有時間長袖善舞。中原民族的畜牧就不一樣,圈養區別於夷狄的放養,圈養不會破壞生態,不會造成沙塵暴,不會糟蹋別人家的莊稼和菜園果園,但更辛苦,我們得割草,右手揮鐮刀,左手可能會受傷,挑回來餵豬、餵牛、餵馬、餵雞、餵鴨,天光忙到黑,春耕夏種秋收冬藏一年忙到頭,哪裡有閒暇時間過剩體力來載歌載舞,早睡早起啊,明天把菜園的籬笆修一修。我們沒有條件披髮左衽,我們沒有時間長袖善舞,今天很多人羨慕別的民族能歌善舞,慚愧我們的祖先沒有這方面的天賦,實在是知今不知古。
夷狄除了搶食物,還搶女人,搶別人的女兒,搶別人的老婆,現成,不勞而獲不以為恥,反以為榮。諸夏民族不提倡私奔,是認為私奔禮數不到而且吝嗇了財物,那是不勞而獲,可恥。父母包辦婚姻存在買賣婚姻的嫌疑,但花費了辛勤勞動的錢操辦了一樁人生大事,是勞有所得,有什麼可恥的呢;至於童養媳,從小養到大,栽種澆水施肥摘果子,就更沒有什麼可恥。
夷狄的搶,還是損人利己,夷狄的燒殺,既損人又不利己,不是蟲豸是什麼?恥。
蟲豸也分等級。獅子、老虎、豹子是自己捕食的,大概它們以不勞而獲為恥。鬣狗經常東遊西蕩,把豹子獵獲的羚羊搶過來吃,大概它們以不勞而獲為榮。根據這個理論,彩票應該印上鬣狗的圖案,中彩就是不勞而獲,很奇怪政府一邊宣傳現代的榮辱觀念,好逸惡勞的彩票業卻持續火爆,如果它能帶來社會的繁榮,我建議發行幾套紀念冊,把鬣狗的光輝形象投影上去,作為彩民們的圖騰。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11、登峰造極的仁
子罕言利與命與仁(),後人的解釋是因為仁德深遠,所以孔子很少談論,果真如此嗎?《論語》裡至少有一百處出現仁字,孔學的精髓,不得不認真讀。
仁,從人從二,造字者的本意我們無從得知。先比較一下這四個字:倆、仁、仨、伍,兩個人是倆,三個人是仨,五個人是伍,怎麼二個人就變成了仁呢?那不是化學反應,那是開方。在第1章我說過,計算機語言是二進位制,卻擁有儲存最大資訊量的功能,人掌握並運用二進位制,就是尖端科技,就是登峰造極的仁。
仁很難麼?很難,你看孔子這樣要求君子:什麼時候都不能違背仁,哪怕是窘迫的時候,哪怕是窮困的時候(),說白一點,就是不可以貪生怕死損害仁,反而要殺身成仁()。當然,孔子承認他只見過赴湯蹈火而死的人,卻沒有見過“蹈仁而死”的人(),但正因為難,曾子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才成為名言()。仁,不僅靠自己修煉,先付出努力才能獲得(),還要能推己及人,最好是博施於民而能濟眾()。舉例,他自己不夠格(若聖與仁,則吾豈敢),因為“懷其寶而迷其邦”(),一匡天下,民眾長期得到他的好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