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不急了。
倒回一大段後,開始了重新播放。
畫面還是從黑屏開始。約十分鐘後,圖象有了一些變化,畫面開始忽然變亮,很快便可發現探測器是在一個管狀物中執行。接著,又可看到些牙齒,儘管由於速度的原因,使得畫面有些模糊,但你還是能感到那張嘴中牙齒的鋒利。隨後探測器又回到了大海,留下一個漸漸遠去的、碩大的魚影。
原來是印度洋中可愛的大魚與他們開了一個不小的、卻是很有趣的玩笑。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地球大劫難(15)
海底探測器的失而復得,讓“海底軍團”的全體成員都十分振奮。他們相聚在趙欣家底層大廳,一起觀賞著印度洋異域海底風情。
由於海底探測器是一個球狀物,所以它沉到海底總是處於不穩定的狀態。隨著海水的流動,或是因地勢高低的差別,使它馬不停蹄地運動。這正是肖揚匠心獨具的設計,透過運動讓你產生移步換景的妙趣,同時可有節奏地展示海底最壯觀和神秘的世界。
色彩斑瀾的魚類吸引了“海底軍團”成員的目光。儘管是在海邊長大,海魚也見過不少,但是異域的海底風情還是讓他們大開眼界。
“丁老師,印度洋有那麼多的魚,比我們這裡的品種多多了!”
“不光是多,而且還十分漂亮。”
“它們好有趣呀,一些魚類長著那麼奇異的外表。”成員們紛紛議論著。
“是的。印度洋是魚類資源十分豐富的大洋,世界上最大的海水魚、最小的海水魚和最毒的魚在印度洋都能找到它們的蹤影。最大的是鯨鯊,體長有十幾米。最小的小蝦虎魚,成年平均長度才僅有厘米。最毒的算是石魚,它背鰭上的刺中間含有很強的毒素,直接接觸往往就能致命。”這種場面總是少不了丁教授的光臨。見大家已連續收看很長時間了,就見縫插針地為新成員介紹一些海洋,特別是印度洋是魚類知識。
“我剛才說,印度洋的魚是最毒的,他們還不相信。”聽了丁教授的講解,阿明更加理直氣壯。
“我們都很喜歡吃海鮮,殊不知有很多的海魚是不能食用的。自然界中存在的有毒魚類大約在1200種左右,印度洋也是分佈較廣、較全的大洋。有毒魚類體內的毒素主要分佈在脊柱和魚刺之中,除起防禦功能之外,還可殺死些隱藏在魚鱗中的細菌。”以此為基點,丁教授展開介紹一些同學平時很少接觸的知識。
“那要是遇上這類魚怎麼辦哪?”阿明是“海底軍團”中的活躍分子。
“當然是要避開與它的接觸啦,如果無法迴避,或是不幸被毒魚刺傷,也不要驚慌,可將被刺部位放入熱水中並保持半小時左右。……”
“熱水也能消毒?”沒等丁教授說完,阿明又問道。
“那道不是,熱水是不能清洗掉毒素,它的主要作用是加快毒素的分解速度。不過,這只是個應急的辦法,馬上看醫生是很重要的。”對於自身防護的常識,也是丁教授講解的重要部分,他力圖能表達的更通俗、好記些。
“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是淺海魚類,它們一般都生存在海洋深度沒有超過500米的區域範圍。棲息在海洋500米以下的就是深海魚類。它還可分為兩個區:生活在500—2000米深的海水裡,是次深海區。從2000米再往下,就屬於深海區了。淺海區內陽光燦爛、食物充足、魚類品種多,是人類的主要海產品的產生基地。而在次深海和深海區,來自天空的光線逐級已經被吸收掉,形成深層帶極暗的環境。這裡水溫終年在0℃—2℃ ,且水深每增加10米就會增加一個大氣壓,要在此生活必須受起數百個大氣壓力的考驗。由於不利的生存條件,深海魚類不論在量的方面,還是在質的方面,都無法與淺海魚類相比。”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