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馮虞將這檄文上上下下看了兩遍,點點頭,“寫得還成。難怪甘肅轉瞬糜爛,地方任官實在是太過,以至民心躁動,輕易為安化王蠱惑。”
陳琛說道:“此文告可說是戳著那劉瑾的痛處了。訊息說,劉瑾已命天下各處錦衣衛四處收繳揭帖。陝西督撫也不敢上奏此事。大人這兩日不曾去過錦衣衛衙門,故而未曾耳聞此事。”
馮虞恍然大悟,“難怪了。紙包不住火,劉瑾一心儘早平息此亂,以免禍及自身。如此說來,卻給楊一清撿了個便宜。”
陳琛卻搖頭道:“朝廷如此選將,不能算錯。只是,對大人你卻是大大不妙。”
“怎麼說?”馮虞聽了這話便是一激靈,陳琛從來不是那種危言聳聽之人。
“滿朝文武,如今說起用兵來,大人若是自居第二,還真沒人敢往第一位上湊。即便是侍衛親軍疲敝動不得。大人同樣可統帥團營邊軍作戰。此番劉瑾平亂之心可說是心急火燎,按說請大人掛帥那是最有把握取勝。可那劉瑾寧願讓老對頭楊一清起復,也不遠讓大人統兵,可見戒心之重。為何如此?其一,怕大人兵進甘肅,查知此番安化王起兵誘因,對他劉瑾不利。其二,恐怕還是忌憚大人再立軍功,在皇上面前更是得勢得寵,他劉瑾便再也壓不過大人你了。”
馮虞眉關緊鎖,在帳中遛起圈來。“我明白,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他劉瑾若是成心算計,總有防不勝防之時。與其……”話到嘴邊,馮虞卻猛地收住,回到帥案前,拿起那揭帖看了又看。過了一陣子,抬頭問陳琛:“楊一清此人,你如何看?”
“素不相識,更無深交。不過,此人官聲甚佳,又有聰穎之名。處置政務是把好手,又善詩文,還能領軍,倒著實是個幹才。”
馮虞笑道:“還有一條,不買劉瑾地帳,憂國憂民,是個硬骨頭,真漢子。”說著,馮虞伸指頭敲了敲扔回桌面地那份揭帖。“能打仗,能治民的,必定是個知權變知輕重的經世之才。我看劉瑾起用此人,弄不好便是挖坑給自己跳了……”說著,馮虞突然心念一動,隱隱想起一事來,住口不言。“大人的意思是?”陳琛在一旁若有所思。
“呵呵,劉瑾一心防著我,卻不曾想過一句話,東方不亮西方亮。”
“嗯?這話何意?”
“啊?哦,這個……”馮虞一時語塞,不知該從何說起。方才馮虞隱隱記得,劉瑾倒臺就在正德五年,順帶還開創了個“千刀萬剮”的記錄。發難之人,便是這個楊一清!只是這話說來實在有些未卜先知的味道,卻也不好明言。“方才我想著,對付劉瑾,這揭帖或許能派上大用場。”
“難道是想讓那楊一清……”
“呵呵,楊一清是個藥引子,卻無法上達天聽,做大事地卻要著落在張永身上。至於我麼,做做煽風點火之事就好。你遣心腹能幹之人,將這揭帖秘密送到楊一清處,我再修書一封,令那人次日再行送達。”
說著,馮虞取了紙來,待要落筆,卻又猛然收住,思慮再三,只寫了“刀石”二字,默默裝入信封,交與陳琛。陳琛在一旁看得真切,先是一臉茫然,而後突然會心一笑,接了信與揭帖,轉身便走。出了帳,陳琛口中喃喃自語,“馮大人做事果然謹慎,不留把柄。好一個借刀殺人、落井下石,只不知那楊一清可猜得出這啞謎來。”
第二百四十九章 討錢
甘肅戰事似乎並未給正德皇帝帶來多大攪擾,平叛大軍離京沒兩日,正德就嚷嚷著要遷往豹房了。反正這一日遲早要來,馮虞早已有所準備。接到皇命當日,侍衛親軍當即進駐豹房,展開拱衛兵力。馮虞也將中軍遷入豹房宿衛房。
往床榻上一坐,馮虞忍不住伸了個懶腰,對一邊的陳琛、趙承慶說道:“自打入京就任,這軍帳一住便是半年,真是有些膩歪了。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