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連環畫才紅火起來,出現了朱潤齋、周雲舫等名家。

1949年後連環畫發展進入**期。這時的小人書大多以土地改革、愛國增產、抗美援朝、宣傳憲法、婚姻法等國家大事為題材。一些古典名著、歷史故事、民間傳說的古典題材小人書也以質優而受讀者歡迎;代表作有《三國演義》、《水滸》等。

連環畫的黃金時代在五、六十年代。這個時期,精彩紛呈的連環畫作品爭相問世,連環畫界有“四大名旦”(沈曼雲、趙宏本、錢笑呆、陳光鎰)、“四小名旦”(趙三島、筆如花、顏梅華、徐宏達)、“南顧北劉”(顧炳鑫、劉繼卣)之稱。趙宏本、錢笑呆的《孫悟空三打白骨精》雅緻細膩、栩栩如生;王叔暉的《西廂記》雋永飄逸、維妙維肖;劉旦宅的《屈原》質樸凝重、遒勁奔放;王弘力的《十五貫》虛實相間、夢筆生花;丁斌曾、韓和平的《鐵道游擊隊》氣勢磅礴、引人入勝;楊逸鱗的《青春之歌》色彩鮮明、獨樹一幟;聾啞畫家毅進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筆觸生動、振奮精神;賀友直表現湘西農村題材的長篇連環畫被譽為“中國連環畫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作品”。

1966年5月到1969年期間,小人書出版幾乎是空白。1970年開始,小人書的創作出版又形成了**。《雞毛信》、《小騎手》等受到了讀者的喜愛。

到80年代,小人書發展進入鼎盛期。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除去《人到中年》、《蔣築英》等現代材以外,還有不少外國名著和中國名著小人書受到歡迎。像《東郭先生》、《楊家將》等書創下了出版發行的紀錄。

不過連環畫隨著時代更替,尤其電視普及,各種漫畫出現,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時代進步,不得不放棄一些曾經的美好。在後世,李明少有的才看到連環畫,動畫版,電影版,電視版故事人,讓大人孩子目不暇接,那些印刷在白紙上連環畫已經無人問津了。也許某天帶著孩子逛博物館時,“爸爸,這是什麼啊?”“那是遙遠的印記。”不過九十,農村還能看到一些,這裡的娛樂太少,連環畫還有這一定市場。90年代開始;小人書的收藏逐漸升溫代表著黃金時代的終結。

李明翻看李梅的小包,裡裝的都是近期出版,沒有多少價值,幾毛錢一本倒也便宜。

翻看了一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賈寶玉和林黛玉》《雞毛信》倒是內容廣泛,不知道這丫頭看不看的懂。還是有些深奧的東西存在的,不過看看也不錯,總比整天無所事事來得好。

不過看這丫頭津津有味的樣子,多半還是看懂一些的,這是***功勞,姑姑的培養。小小年紀認識了不少字,加上姑姑的小書架上漫畫,小人書薰陶。

“咦,梅子看的什麼書啊。”周豔走了過來,看著小丫頭拿著本小書聚精會神的看著。心裡一喜,這個可愛的小天使,活潑好動外竟然還有如此文雅秀氣的一面。看起來倒有幾分大家閨秀,書香之家的氣度。

周豔看著梅子可愛的樣子心裡歡喜,走了過去拿了本小人書陪著小丫頭看了起來。出生在七十年代的人,無法忘記的回憶。看著簡單的勾畫,依舊如昨天般熟悉。可惜隨著時代變,不變的連環畫已經慢慢枯萎,走向終點,走進博物館,收藏室,失去昨日光彩。留下了永不磨滅印記,祭奠曾經的天真爛漫。

………

有些插入的知識,不知道大家看沒看過小人書,倒是小時候曾經看過幾本,覺著還行。不過現在到沒太注意,時間如滾滾長河,有些事兒,終究是會沉入河底,化成泥沙。

………【第一百二十章 做麥場】………

第一百二十章做麥場

下午,陪著奶奶說了會話,聊了聊二姑姑事。倒是老人家比較嗜睡,李明也不想過多說些什麼。奶奶是要午睡,相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