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團民戶的最後一站是位於大河西岸的西套墾區。

所謂的西套墾區,也就是在後世的烏蘭布和沙漠和附近的大荒漠。

當然,它們現在有一個新名字:東瀚海。

東瀚海的特點就是面積廣闊加地勢低平,透過大規模地修建引水渠和利用瀚海充足的風能發展風力提灌,就能在這片面積廣闊的地域,開發出一處極具發展潛力的新墾區來。

興漢鎮對這個墾區的定位是農林牧綜合墾區,因此,在東瀚海墾區,一是要發展桑蠶業,二是這裡是明年玉米、向日葵的重點擴繁基地,三是利用發展桑蠶和擴繁種子之後的秸稈,發展大規模的家畜養殖場。

而這批從甘州來的新移民,將和一些從南部收攏的饑民一起進行編組,充實到那一個個屯堡當中,成為這片東瀚海新的主人,讓東瀚海墾區成為興漢鎮旱澇保收的大糧倉。

在老高的計劃當中,未來人力充足到一定程度的時候,要在合適的地方修建攔河大壩,構建出大河的第一座人工水庫,讓東瀚海墾區的面積擴大到百萬畝的規模。

而目前的計劃,只是搭個初步的架子出來,而後在新移民的屯堡建設當中,慢慢進行充實,而先期的屯堡,基本都是沿河分佈,距離大河的最遠距離不過三十多里。

甘州移民參觀團的人要離開興漢鎮了,他們每個人都得到了興漢鎮派發的節日大禮包,在這個大禮包當中包含了興漢鎮的名優產品八件套,當然,這八件套都是個人物品。

價值雖然有限,但是在這些民人的眼中,這就是他們收到的最珍貴的禮物了,尤其是那個興漢鎮毛呢製作的雙肩揹包,他們可是眼熱很久了。

這種外表塗了黃綠色漆的雙肩揹包,全部具備普通的防水功能,而且其容量絕對不小,背在背上之後,能夠攜帶很多東西,在興漢鎮他們已經看到很多行走的人都揹著這種極為方便的雙肩揹包,很是眼熱。

當民人們把手中的包袱裝入揹包,把雙手解放出來的時候,他們對這種揹包的感受更加深刻了,怪不得這標價近二百泉的揹包,價格如此之高,但幾乎人人都有了,原來竟是如此便利。

背了行囊的參觀團成員,乘坐渡船,在一眾興漢鎮要員的送別下,渡過了大河,向著東瀚海墾區而去。

東瀚海墾區就在興漢鎮刺史府大河對面,這裡先期建設好的樣板屯堡,就空置在那裡,等待民戶們的參觀了。

屯堡當中,整齊的屋舍雖然全部是土磚壘砌成的那種窯洞頂的建築,但民人們依然對此給予了讚賞,在參觀當中,他們得知,興漢鎮的刺史大人等要員,居然就是住在那小土山的窯洞之中,而這種隨處可見的窯洞式的建築,已經成為了興漢鎮的象徵。

甚至是那種被稱為支票的“四海錢莊”票據,上面印製的都是這種建築的樣子,屯堡的正中是一個小廣場,廣場的東側都是小學堂,廣場的另一側是公用壓水井,這種壓水井使用方便,只需倒入一瓢水,壓動手柄,就能源源不斷地壓出水來,端的奇妙無比。

那些初步規劃的田畝,雖說現在還是荒地,但只需辛勤耕耘一兩年,都能成為上好的水澆地,靠著這麼一條浩蕩的大河,這些民人對興漢鎮要把這裡改造成為糧倉深信不疑。

帶著對未來美好的企盼,甘州參觀團踏上了歸途,此行的收穫是巨大的,而他們同樣帶走的,將是東瀚海墾區的希望,這裡必將在未來幾年內,成為興漢鎮的熱土。